。見太爺爺他們進來,老太太笑了笑:“兩位請坐!”聲音很有底氣,咬字也挺清晰。太爺爺和潘大姑娘剛才一打眼時就明白了,這老太太不是他們想象中的普通老太太。
在過去,漢民族有一個習俗:女人嫁夫隨夫姓,都喚張氏、李氏什麼的。關老道的母親就是“關氏”,關氏在出嫁之前也有自己的姓,她複姓“端木”,是純正的滿族旗人,所以大清國時,她的孃家在薛家鎮的地位也很不一般,她的父親是習武之人,卻也很尚文,打小就請先生教她讀書識字,她不但知書達理,也很識大體。等她到了二十歲,就應父命嫁給了一個讀書的漢人,她也就身不由己地隨了漢俗。
關氏的父親原本期望著讀書人今後能考個一官半職,誰知大清朝沒落,他的期望成了泡影。辛亥革命後,關外匪患橫行,兵禍連連,關氏的孃家以及她和讀書人的家業日益衰敗,一天不如一天,她就著實過了多年的苦日子。直到跟著外祖父學了一身武藝的關老道投軍當了官兒,這家道才有中興起來,可那個讀書人卻沒福氣,好日子沒過幾天,就身染重病去世了。
老太太讓座兒,潘大姑娘也沒客氣,走到高腳茶桌的另一側就坐下了,太爺爺也就在她身旁坐了下來。這時已有下人給端上茶來,潘大姑娘摘下棉帽子,放在茶杯的旁邊,就露出一頭烏髮來,老太太的眼睛也是一亮,潘大姑娘看著老太太笑了笑:
“老夫人,晚輩冒昧前來打擾,還請多多見諒!”
老太太也忙笑道:“姑娘這是說哪兒的話,我可是久聞姑娘的大名,今天能見到你,也是我這個老太太的福氣!”老太太說著頓了一下:“姑娘,真沒想到你還活著,不過你膽子可夠大的,還敢報著名兒來我這兒!”
“老夫人說笑了,俺雖然沒見過你,卻知道你的為人,你這兒又不是龍潭虎穴,俺有啥不敢來的?”潘大姑娘仍笑著。
“呵呵……”老太太被說得樂了起來,顯然很開心,然後她就讓著潘大姑娘和太爺爺喝茶,潘大姑娘摸了一下茶碗,沒端起來,太爺爺卻端起了起來,看上的確是渴了,動作便很粗魯——掀開蓋子就喝了一大口。老太太看著太爺爺,就問:“這位是……”
“啊,俺的弟兄!”潘大姑娘忙說,太爺爺就笑著向老太太點了點頭,兩人早統一了口徑。
老太太“哦”了一聲,自己也端起茶碗來,掀開蓋子,吹了吹,抿一口,放下茶碗,又看著潘大姑娘:“姑娘,別看我人老,可不糊塗,你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就別繞彎子了,說吧,我那不爭氣的兒子又惹什麼禍事了?”
太爺爺和潘大姑娘一聽,心裡都是一驚:難道她知道關老道剛做的事?不對……若是知道,她自己幹嗎還繞彎子?潘大姑娘不動聲色:“老夫人,看來你也是爽快人,那俺就直說了,俺一個朋友的手下讓你兒子抓了,這事你知道吧?”
“你朋友的手下讓他抓了?”老太太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她搖了搖頭:“這我還真不知道!”老太太說完忽然又問:“請問姑娘的朋友是誰?”
潘大姑娘又笑了笑:“老夫人一定也聽說過,他叫楊玉紅。”
“楊玉紅?他……怎麼?他也來了薛家鎮?” 老太太很是驚訝。
看樣子,老太太還真就不知情。接下來潘大姑娘就向老太太講述了蝦皮綁架“大燒鍋”的兒子,關老道怎樣帶人去解救,而真正的目的是去抓太爺爺,怎樣又在林子裡失信打死了那個弟兄,又怎樣抓了蝦皮和柱子……雖然蝦皮綁架在先不對,但關老道後來做的事就駭人聽聞了,老太太是越聽越氣,臉就氣得鐵青了,等潘大姑娘講到蝦皮被關老道砍了頭,而留下柱子逼太爺爺現身時,老太太忽然一拍桌子,茶水就濺了出來,嚇得她身旁那個丫鬟一哆嗦:
“這個畜生,簡直喪盡天良!我……我……”
老太太話沒喊全了,渾身就哆嗦起來,丫鬟就忙給她捶背:“老太太,你別急呀,慢點兒,你慢點說!”潘大姑娘一看忙起身過去,用手撫摩她的心口窩兒,太爺爺也慌得走過來,卻站在一旁不知所措。好半天,老太太才順過氣來,丫鬟便又忙端過茶水來,老太太喝了一口嚥下去,然後看著潘大姑娘,輕嘆了口氣:
“姑娘放心,我這就去,讓他放人,給你朋友賠罪!”
“老夫人,不著急,還是你身體要緊,你先歇一歇吧”潘大姑娘忙說。
“不用,我沒事兒,我現在就去!”說著,老太太忽然又對丫鬟說:“去,去讓老張套車!”
老太太說完就要站了起來,潘大姑娘忙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