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是世界的工廠,可是如果WTO開放以後,國外的人湧到中國,或者說中國的工資高了一點,那訂單很有可能就會被越南、俄羅斯搶走;第二,即使人家的訂單不抽走,製造還是賺不了多少錢,因為高科技被跨國公司所壟斷,他們不僅會從中國賺走大筆利潤,更會使中國企業在未來升級困難;第三,就算也讓中國賺技術的錢,可是世界銀行和世界基金組織都掌握在歐美人的手裡,掌握金融的是跨國金融巨頭,同時世界的輿論語言是英語,所以話語權也還是掌握在別人手裡。這些都掌握在別人手裡,那你怎麼才能富呢?張庭賓在書的第九章裡,透過幾位華人企業家的例子,來說明其實中國也可以掌握技術、金融和輿論。整本書的重點在這裡凸現。

最後一章的題目叫《華人合掌》,寫的是內地勞動密集產業+臺灣高科技+香港金融的組合。他說,目前,要打破跨國公司在中國形成的聯合壟斷或者相對壟斷的局面;僅僅依靠內地積累的力量幾乎是不可能的,要靠全球的華人聯合起來。在文中他提到臺灣的例子,就是明基的KY (李焜耀),來說明中國人在高科技領域還是大有機會的,比如臺灣的高科技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四五十年來臺灣的發展,以及臺灣高科技界高素質的、接受過西方教育的人才,讓臺灣從勞動密集型轉為了高科技密集型。

他還指出香港的鳳凰衛視打破國外媒體的壟斷,讓全球華人收看自己的節目;而香港同樣也具備華人的金融機構的實力,更重要的是香港培養了大量的現代金融人才。臺灣、香港,經濟累積發展到一定程度,IT業、娛樂業會流行,生活類行業會流行,這種累積就像推動的飛輪,未來會產生巨大的動力。倘若內地的勞動密集和市場優勢、臺灣的高科技優勢以及香港的金融優勢能夠形成合力,那能量將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這本書的結論便是: 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中國可以富。

品牌的話語權

我個人認為,這本書還有一個沒談到的層面,即品牌。張庭賓如果要寫《中國可以富》的下篇,無法忽略這個話題。為什麼耐克的“Just do it”可以讓全世界都聽到?它也可以“Made in China”,可是在美國賣、在全世界賣,它有它的口號效應“Just do it”,讓你感到穿上它的鞋就讓你有了力量。因為品牌是有話語權的,品牌比任何其他東西都更加重要: 你有品牌,你就可以去影響別人對於你的觀感,品牌的背後是文化的力量。所以說21世紀是“文化創造新世界”的世紀,當你還在賺加工微薄的錢,它卻可以在品牌上賺很多的錢。

我們曾在Joybook膝上型電腦上推出一個懷素草書的典藏版,把書法藝術融入高科技產品,從而擁有藝術和人文的精神。因為我們擁有BenQ這個品牌,那我們就擁有了說話權和主導權,可以向全世界的人傳達我們中國的狂草是藝術、是美、是經典。這個產品是中國文化的載體,也只有這個從中國文化出發的品牌,才會做中國文化的載體。韓國人不會選這個,日本人不會,美國人不會,只有中國人才會。我們這個做法的意義是: 讓大家知道高科技和高人文思維可以這樣融合,而中國能夠呈現這樣的現代化、時尚化,中國的一家企業可以把一個高科技的產品、一個冷冰冰的產品,做得這樣迷人,把人文和科技融合,古典和現代融合。雖然這只是單純從美的觀點切入,但這背後卻有世界品牌當載體,中國文化能夠透過品牌的載體來影響全世界。

“Made in Germany”、“Made in Europe”被賦予很高的價值,而“Made in China”卻很便宜。如果要把它提高,只有靠品牌。作者對中國的前途開始樂觀,因為他看到中國不僅僅在製造上面可以富,還可以透過境外來的尤其是臺灣地區來的高科技實現富,富到科技的錢;還可以富到金融運作的錢和文化輿論的錢。我們還要補充的是: 因為品牌掌握話語權,品牌甚至可以提升整個國家的價值。“Made in Germany”為什麼會這麼值錢?是因為有賓士、寶馬這些好品牌,這些品牌把整個國家的價值提升了。如果中國有幾十個有價值的知名品牌,那“Made in China” 就有名了,就像“Made in Shanghai”在中國可以賣得貴一點。所以品牌有話語權,與品牌可以用文化影響全世界是一回事,最終使國家走上富強康樂的路。國家的富強不能永遠只靠傳統的行業、傳統的經濟學創造財富的手法,從某種意義而言,創造品牌和文化更為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