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這道題目有什麼應用價值。 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 世界上每兩個人之間的通訊都可以在秒以內完成。 我2001年來到耶魯, 在進行網際網路研究的同時, 也享受著網際網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 現在, 我不但可以隨時和遠隔半個地球的父母進行語音通話, 還可以看到他們以及我們家小狗的即時狀況。 在我們每日習以為常地使用網際網路的同時, 可能沒有意識到, 我們已經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了一個新的全球化的浪潮之中。

The World Is Flat (《世界是平的》) 的作者弗裡德曼把全球化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以國家為主體的全球化, 第二個階段是以公司為主體的全球化, 第三個階段是以每個人為主體的全球化。 這種全球化給我們每個人帶來的挑戰是巨大的。 我們對外面的世界瞭解多少?面對全球化, 我們的教育, 是否讓我們做好了準備?在《世界是平的》這本書裡, 作者提到他寫這本書的目的之一, 就是為了告訴美國的年輕人他們將要面臨的全球化的挑戰。 比起美國的年輕人, 中國的年輕人其實更加沒有準備好。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很少有機會深入瞭解中國以外的社會和文明, 然而隨著中國在國際經濟產業鏈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如果我們沒有對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進行深入瞭解, 那麼將無法想象今後中國的跨國公司能有效地管理海外員工, 開發海外市場。

對於個人來講, 如何能夠讓自己成為真正的 “地球人”,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座標, 也變得日益重要。 從這個意義上講, 出國留學或工作, 往往是一條有效的道路。 在學校這個為學習而設計的環境裡, 每個人都能更容易地互相學習。 中國有句古話:“行百里者, 看周遭事; 行千里者, 閱世間情; 行萬里者, 窮天下經。 ” 我們的祖先很聰明, 他們明白在那個資訊閉塞的年代走出去看看有多麼重要。

其次, 出國留學也要考慮自己的機會成本。

你選擇了一個機會, 很可能要放棄另外的機會。 放棄別的機會而帶來的損失, 就是選擇某個機會的機會成本。 比如我當年選擇出國而放棄新東方的工作, 機會成本就很高。 實際上,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出國留學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 如果在國內有好的工作或機會, 完全可以不出國, 在實際的摸爬滾打中, 同樣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還可以創造未來深造的機會。

曹: 是啊, 一旦決定了就不要後悔, 心態平衡地走下去。 不管哪條路都不是為了走到終點, 而是為了一路的成長和收穫。 既然路是自己走, 決定當然要自己做。 每次有學生問我:“如果你是我, 你會怎麼樣?” 我總是說:“成年人不可以逃避為自己做決定的責任, 我只能為你提供更全面的資訊, 只能根據我的體驗幫你分析各方面的情況。 ” 應該好好利用做選擇的機會了解自己, 因為每一次抉擇都是一個排除人云亦云的干擾, 深入地去感覺和反省自我的過程。

行百里者, 看周遭事; 行千里者, 閱世間情; 行萬里者, 窮天下經。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 暫時的領先或落後不能說明什麼, 表面的落後說不定是在為下一步的超越積聚能量。

在出國這件事上, 沒有絕對正確或者絕對錯誤的決定, 不管去還是不去, 都要保持平衡的心態。

去留學不是為了證明給周圍的人看我有多優秀, 而是為了自己的成長和發展。

一旦決定了就不要後悔, 保持心態平衡地走下去。 不管哪條路都不是為了走到終點, 而是為了一路的成長和收穫。

名校情結——我選擇了耶魯

曹: 我去美國以前, 有些 “名校情結”, 盲目地想要有個英美名校的碩士或者博士頭銜, 哪怕做家庭主婦也行。 你有什麼特別的情結嗎?

馬: 我想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一點, 尤其是在不瞭解美國教育體系的時候。 美國的高等教育非常發達, 一流的高等學府很多, 各高校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專業, 很難一概而論地說哪所學校好, 哪所學校不好。 生源也非常分散, 不會出現像中國那樣所有人都盯著少數幾所“名校” 的現象。 美國的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學費差別很大, 有的好學生不願意畢業時背一大筆債, 寧願選擇好的公立大學而不去私立大學。 對於我個人而言, 隨著對美國大學的瞭解, 很多學校都能讓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