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3部分

倆小孩很有禮貌地問好,大人們就握握手。

楊平接過玉虎鎮,遞給汪主任:“汪主任,您看看東西對不對。”

汪智權先在手裡感觸了一陣兒,又看看文物標籤:故字留平***號,點點頭放進許幹事提來的鋁製文物箱裡:“真是玉虎鎮,謝謝儂啊,小楊,儂的大名在我們文物管理局是如雷貫耳,真是盛名之下無虛士。”

楊平撓撓後腦勺,謙虛:“沒那麼厲害,呵呵,那東西交給你們了,我們就先走了,還得去幾個地方呢。”

許幹事笑了,這小楊也真夠馬虎的:“呵呵,小楊咱們還有程式沒走完呢,咱們去駐港辦把交接手續辦了,還有問詢筆錄呢。”

“問詢?筆錄?”楊平納悶兒了,這不是被抓的節奏吧:“這是什麼意思?”

汪智權哈哈笑:“儂不要擔心,這是正常過程,中午阿拉請大家吃飯伐。這個交接手續是必須要辦的,問詢呢,就是記錄一下儂找到這件文物的過程,萬一有值得追查的線索,我們還是要去查的,看看能不能追回別的文物。駐港辦不遠,也在彌敦道。”

楊平和寧靜忽視一眼長出一口氣。寧光耀倒是很寬心:“走吧,小楊,咱們就去做做客。汪主任我們以前見過,只是汪主任位高權重不認得我這個升斗小民咯。”

汪智權拍拍腦袋,恍然大悟:“哦,寧先生,阿拉好說怎麼這麼眼熟呢,您是滬寧珠寶的老闆,咱們是在滬海珠寶行會上見過,走走,一起一起。”

沒多遠,就在一座大樓的四樓,文物局駐港辦不大,裡面幾個工作人員在隔斷裡忙碌。楊平幾人在會客室黑皮沙發上坐定,許幹事給大家倒上鐵觀音,拿來記錄本,汪主任例行詢問,許幹事記錄。

楊平詳細講了玉虎鎮的發現過程,一些細節略微改動,he北日報的日期,油布包,主席瓷像碎片都在酒店,這都是證據,一會兒回去取,希望房間沒被打掃。

記錄完,許幹事又拿出一式三份的文物交接單,簽完按手印。楊平心裡吐糟:這不還和jc問詢筆錄一回事兒嘛。

辦完手續,汪主任和大家先去金池酒店。楊平和許幹事回酒店取瓷像碎片,油布包,和報紙填充物。運氣不錯,房間沒人打掃,連著垃圾袋一起提回了駐港辦。

兩人趕到金池酒店的時候,已經上了滿滿一桌菜。楊平的位置在寧靜旁邊,倆孩子在一起。中午也沒整白酒,就是嘉士伯管夠,孩子喝燕窩飲料。

汪智權感慨了幾句和大家碰杯,開整。臭寶和囡囡還互相夾菜,這臭小子泡*妞水平直追他爸。

不光汪主任和楊平相逢一笑泯恩仇,楊平和寧靜也是碰瓶啤酒泯恩仇。

酒過三巡,楊平把心裡的疑問說出來:“汪主任,這南遷文物流失的多不多?”

汪智權放下杯子,撫掌讚歎:“南遷文物伐,在那個戰亂時代幾乎無一流失,一萬三千多箱故*宮文物的精華輾轉流離,跨越兩萬里路程,十四年光陰,兩場戰爭。重返故都時再次清點,幾乎無一損毀、遺失。這在旁人看來是個奇蹟,其實是那時候的故宮人把文物看得比命重。在當時的運輸和存放條件下,‘敵人’不僅有日軍、土匪和炮火,還有潮溼、白蟻和鼠患,一萬多箱文物中,除了個別幾件外,竟都完好無損。那時候南遷文物打包就花了半年,文物包裝至少有四層:紙、棉花、稻草、木箱……保證不論翻車、進水,損失微乎其微,說故*宮文物南遷是世界文物播遷史上的奇蹟,絕不為過。”

楊平端起酒杯敬杯酒:“真不容易,太值得敬佩了。”

汪智權一飲而盡,許幹事再給斟滿:“主任您今天是超常發揮啊。小楊,我們主任平時不喝酒的,還是你面子大。”

汪智權搖搖頭還是嘆息,情緒低落:“這是講興奮了,南遷文物無一損毀、遺失其實是個統計學概念,並非沒有一絲一毫損壞,但完全損壞到不可修復的,只有幾件。與幾十萬件文物相比,確實近乎於零。那時故宮人的整個生命,都是為了文物的完整。唉,可是南遷文物竟然在新時代文管人員手裡流失了,這是多麼大的諷刺啊。類似的“監守自盜案”在國內是時有發生。阿拉看吶,現在館藏文物的流失,已經成為我國文物走私市場僅次於盜掘古墓的第二大來源。”

許幹事略微尷尬:“唉,這話過了,過了,來來來喝一杯。”

汪智權有著滬海知識分子的那種執拗:“不過,這怎麼能是過了呢,這是事實就是。這類文物流失例子太多了,像原鄂省荊men市博物館副館長王b勝和王c富盜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