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他們意欲比試誰更優秀的自然競爭,因為個人的敵意更增添了一絲風味,它將激勵每個人都會取得藝術創新的更大成績。
列奧納多1482年離開佛羅倫薩時,米凱萊·阿尼奧洛·迪·博納羅蒂還只是一個七歲大的男孩,當時他與他那出身高貴卻一貧如洗的父親在賽蒂格納諾擁有采石場,並於採石場上一個石匠家庭住在一起。等十八年之後列奧納多歸來時,米開朗基羅已經成了一顆具有超凡魅力的新星,這給文藝復興雕塑藝術的脈絡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 米開朗基羅曾給多梅尼科·吉蘭達約做過三年學徒(1488-1491年),在洛倫佐·德·美第奇去世之前一直深受保護,他很快就憑藉自己在佛羅倫薩早期的一些作品博取了聲名。這些早期的作品包括大理石雕像《丘位元》,還有刻畫琴托爾斯戰役的栩栩如生的淺浮雕。在這其中洛倫佐雕塑園林中的古典主義影響已經和米開朗基羅成熟時期的緊繃的肌肉和彎曲的四肢結合在了一起。1496年,米開朗基羅奉紅衣主教聖喬治之命趕赴羅馬,他在那裡創作了喝得有點微醉、具有顛覆性的《酒神巴克斯》。正如瓦薩里所記載的,這尊雕像“體現了年輕人苗條的身材,集女性豐滿和美麗的《聖母憐子圖》中聖約翰的特點於一身”。1500年或1501年晚期,米開朗基羅回到了佛羅倫薩。或許就在那時,他和列奧納多第一次見面了。我們可以想象米開朗基羅在人群中擠進聖母瑪利亞修道院,一睹列奧納多於1501年春天創作的《聖安娜與聖母子》草圖的風采。當時的米開朗基羅是個莽撞粗魯、頭髮蓬亂、體格魁梧的年輕男子,帶有一種逼人的自信,他已經炫耀著著名拳手的鼻子,在與同為雕塑家的夥伴彼得羅·托里賈諾的較量中把對方鼻子打得稀爛。
米開朗基羅很快就開始創作他那最具特色、也是典型地帶有佛羅倫薩特徵的藝術品不朽的《大衛》雕像。在當時的檔案中,《大衛》被描述成了一個“大理石雕像中的巨人”或只是簡稱“巨人”。米開朗基羅於1501年8月16日和執政團簽訂合同,約定兩年之後交工。根據瓦薩里的說法,當局需要支付400弗羅林的費用。據說,高達16多英尺、重約18噸的《大衛》是從一塊被毀壞的大理石雕刻出來的。幾年以來,這塊大理石一直懸掛在大教堂的財產管理委員會里。瓦薩里說,這塊大理石被一個叫做西莫內·達·菲耶索萊的雕塑家愚笨地毀壞了。這個所謂的雕塑家可能指的是西莫內·費魯奇,也有說成是阿戈斯蒂諾·杜喬的。瓦薩里也聲稱,行政長官索代里尼“經常談到要把這塊大理石交給列奧納多處理”,但最終卻把它給了米開朗基羅。不過這種說法缺乏確鑿的證據。
1503年中期,這尊偉大的雕像就快要成型了。米開朗基羅曾說過一句名言:“終於從大理石的牢獄中解放出來了。”在繪有大衛左胳膊的那張草圖的下方有一則記錄,它提供了這位雕塑家構思的一個栩栩如生的角鬥士形象:“大衛手持彈弓,我拿著弓。”換句話說,我拿著弓形的大理石鑽機。要是我們接受了瓦薩里提供的證據,在這同一時期內,列奧納多開始創作麗莎·德爾·喬康達的肖像畫,顯然這其中的油水要少得多。這兩件大名遠揚的藝術品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兩種心態:一是宏大、驚人的自信,二是冷靜內斂、難以理解。
1504年1月25日,大教堂的藝術部召集了一個特別委員會(從行政上來說是例行公事,但它卻因彙集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天才而顯得非常獨特),來商討決定“那‘幾乎就要完工’的龐大大理石巨人應該陳列在什麼地方最為方便適當”,為此委員會邀請了三十個人。頁邊的空白處註明,其中一個叫做安德烈亞·達·蒙特·桑薩維諾身在熱那亞缺席會議,似乎其餘的二十九人都到場了。除了列奧納多之外,還有安德烈亞·德拉·羅比亞,皮耶羅·迪·科西莫,大衛·吉蘭達約(已經過世的多梅尼科的幼弟),西莫內·德爾·波拉伊奧洛(克羅納卡),菲利比諾·利比,科西莫·羅塞利,桑德拉·波提切利,朱利亞諾,安東尼奧·達·聖加洛,彼得羅·佩魯吉諾和洛倫佐·德·美第奇。到場的還有“微型畫畫家萬蒂”,列奧納多曾於1503年把錢借給對方;大概就是樂師的喬瓦尼· 迪· 安德烈亞· 切利尼的“短笛手喬瓦尼”,還有“金匠埃爾·裡奇奧”。“金匠埃爾·裡奇奧”頭髮捲曲,他可能就是“裡奇奧·菲奧倫蒂諾”,後來作為列奧納多繪製《安加利之戰》壁畫的一位助手被人叫做安諾尼莫·加迪亞諾。
列奧納多關於擺放《大衛》雕像的看法被會議的備忘錄記載了下來:“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