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作,選擇去創業。

追求自我、標榜個性使得80後們成為自主創業的主力,他們普遍對自己充滿信心。良好的專業素養,加上年輕人獨到的眼光和十足的幹勁,讓他們中的一些人放棄了好的工作,轉而經營自己喜歡的“一畝三分地”。他們有的選擇網上開店、有的經營飯店、有的賣特色小飾品,還有開圖文設計和小型的軟體公司。有些店的生意越做越大,還開設了分店。當然,也有一些店由於各種原因被迫關張,而大多數則一笑置之,“權當是進行了一次社會實踐吧。”

80後不安於現狀,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生道路和職業生涯,其實更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過分追求物質享受

80後的消費觀與上一代人區別很大:手機頻繁更替;新興電子產品一個都不少;對名牌服裝、化妝品如數家珍;不惜為了購買一件心儀已久的衣服花掉一個月工資。在商場、超市一浪高過一浪的打折狂潮中,年輕的80後們正逐漸成為購物的生力軍。這些行為在年長的人看來很難以理解,因此也給80后冠上了“過於追求物質享受”的帽子。

但是80後卻並不這麼認為,在他們看來,青春很短暫,為什麼不對自己好一點?如果光把錢攢著,到老了還能不能打扮出年輕時的樣子,還會不會有享受的機會?其實這也是兩代人不同生活方式的表現,不能說誰對誰錯。

似乎“批評精神”代代相傳。上一代人批評80後,首先是因為他們看不慣8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的某些特點與做法,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溝通不暢造成的。我們不能簡單地以上一代人的價值標準去要求、評價下一代人,就像我們當年不願接受父輩以他們的標準要求我們一樣。另外,不能簡單地以同一種眼光去看待所有8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不能將一些人的特徵扣在整個一代人的頭上。

歷史潮流滾滾向前,下一代肯定有許多與上一代不同的地方,而這正是歷史前進、社會發展的動力。而不管80後是不是“垮掉的一代”,他們必將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並將引領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時代。

《80後出師表》

2009年,網上流傳了一則文言生活打油小品,名為《80後的出師表》,讓人讀後又想笑又想哭。這則黑色幽默小品形象生動地反映了80後的現狀,揭示了80後的無奈與困惑,引發了很多80後年輕人的共鳴。文章內容如下:

夫80後者,初從文,未及義務教育之免費,不見高等學校之分配,適值擴招,過五關,斬六將,本碩相繼,寒窗數載,二十六乃成,負債十萬。

苦覓生計,背井離鄉,東渡蘇浙,南下湖廣,西走蒙疆,北漂京都,披星戴月,嚐遍各種勞作,十年無休,積蓄十萬。

時樓市暴漲,無棲處,購房金不足首付,遂投股市,翌年縮至萬餘,抑鬱成疾,入院一週,傾其所有,病無果,因欠費被逐出院。

尋醫保,不合大病之規,拒付,無奈帶病還鄉。

友憐之,送三鹿奶粉一包,飲之,卒。

這幾段話講的是80後童年時期沒有享受到免費的義務教育,好容易趕上擴招考入大學,卻又失去了高校分配工作的機會。畢業之後為了理想與生計四處闖蕩,嘗試了各種工作,接觸了各個行業,卻也沒積攢下多少財富。當80後想要傾其所有購得一個穩定居所的時候,卻發現房價上漲的厲害,自己的積蓄根本沒辦法支付首付。為了錢生錢,80後開始投資股市,卻損失慘重,身心俱疲。求醫問藥的消費和醫保不符,得不到期待中的報銷,只能黯然離去,喝掉有毒的奶粉,自我了斷。

這則小品有戲謔的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80後面對的嚴酷社會現實,字裡行間透出了80後的辛酸以及奮鬥的艱難。

畢業那年我們一起失戀

愛情話題永遠是年輕人最關注的,而80後最早的一批已經開始進入而立之年,年齡最小的也已經20歲,於是愛情婚姻成了擺在80後畢業生桌面上的重點話題。

瓊瑤阿姨的故事陪伴了我們的整個童年和少年,每個人都向往一份美好的愛情,希望兩個人相愛終老,然而現實並不是甜美故事裡的風花雪月,當夢想與現實相遇,很多80後都在畢業之後輸掉了美好的校園愛情。

80後們在即將畢業的時候,往往要面對事業和愛情的雙重抉擇。曾經卿卿我我的校園戀人,在告別校園之際不得不正視現實——求職之路將會有多艱險?愛情之路又要怎樣維繫?美麗的大學校園是滋生愛情的溫床,但曾經的海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