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靈頓·唐宣稱這一安排是非常友好的,並且對她很慷慨。但這一評論與事實是不相符的。在蔣看來,此舉意在擺脫其前妻。
當時,在給內弟的一封信中,蔣這樣寫道:“在過去的十年中,我簡直難以忍受她的腳步聲或她的身影,至今為止,家的概念已是名存實亡了。我與她離婚的主因是十年痛苦的結果。
這不是輕率的決定。你是一個有見識並且明智的人,我想你是能夠為我的幸福著想的,使我從終身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大約一年之後,在廣州孫博士家裡,蔣介石遇到了一位父親富有並受過美國教育的年輕女子。
她對政治有深刻的理解,她熱愛她的國家,而且他可能認為她的志向正好與他一致。對於一名政治軍事活動家來說,這是完美的結合。她就是宋美齡。
她的父親宋查理自年輕時起一直是一名基督徒,並是一個無比熱情的皈依宗教者。作為第一個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的華人,他回到了中國,擔任了牧師。
但是,他並未意識到他作為一名製造商大發橫財和透過賣《聖經》而致富是與傳播福音水火不相容的。他的妻子與他共同獻身於基督教事業。她為他生了三個女兒和三個兒子,並且個個都功成名就,這使他擁有一個平衡的家庭。
宋慶齡成了孫中山的第二任妻子並且站到了共產黨一邊。
大女兒靄齡與銀行家孔祥熙結婚,孔後來擔任財政部長。兒子宋子文在武漢政府中任職,但後來卻成為蔣的財政部長,另外兩個兒子宋子良和宋子安在上海金融界和企業界都是名聲顯赫的人物。
宋氏三姐妹都非常漂亮、聰穎,而且意志堅強。蔣下定決心之後,就一如既往地迅速行動起來。
當他提出結婚的要求時,宋美齡只是溫和地聽著,但是,據蔣後來說,她“並不感興趣”。實際上,當時她已和劉季文(後來的南京市市長)訂了婚。但她同意可以與蔣通訊。在以後動盪的五年中,他一直堅持寫信,向她求婚。
1927年5月,上海政變後不久,蔣正式向宋美齡求婚。宋家為此召開一次家庭會議。宋靄齡贊成,而宋子文完全不同意。儘管宋氏姐妹獨立性很強,而且追求解放,但宋美齡已明確向蔣說明,沒有宋母的同意,她不會和他結婚,而宋母並不怎麼重視這一婚事。
在這次家庭會議中大家還提出了很多問題。用中國社會的標準來衡量,作為一個士兵,蔣是屬於傳統的低層次的人,此外,他結過婚———次,或許還有一次——除非他可證明他已離婚。隨後,宋夫人又聽到了一些有關蔣生活中的其他女人的傳言。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蔣不是基督徒。
導致蔣介石如此堅定地求婚的原因究竟是愛情,還是政治野心呢?或許二者兼有。
胡霖(《大公報》的創辦人之一,該報普遍被認為是1949年以前中國唯一獨立的報紙)在一次談話中說:
“蔣的婚姻是一次精心預謀的政治行動。他希望透過成為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和宋子文的妹夫來贏得他們。那時,蔣也開始考慮尋求西方的支援。如果美齡成為他的妻子,他便在與西方人打交道時有了嘴巴和耳朵‘。此外,他一直十分欣賞子文在財政方面的才幹。但是,如果說蔣沒有愛上美齡,那是不公平的,蔣顯然把自己視為一名英雄,而在中國歷史上自古都是英雄愛美人。出於政治上的考慮,蔣可以做任何事情。在當時的情形下,娶一位新妻子對蔣來說是非常合理的。”
然而,在蔣寫給宋美齡的一封情書中,“愛情”卻處處可見。該信於1927年10月19日發表在天津的一家天主教報紙上。
“我對政治活動再無任何興趣了。如果我這一生中有什麼敬佩的人的話,您,我的愛人,是唯一的一位,早在廣州的時候,我便託人帶信給你的哥哥姐姐(可能是宋子文和孫中山夫人)表達了我的願望,但杳無迴音。那時,這可能是因為政治關係。
現在,我已隱居在這個山地荒野之中。我感到自己已被整個世界所拋棄,充滿了絕望。回想起在前線所經歷的數百次戰鬥和我自己的那種英雄主義,我只感覺到那種所謂的功績不過是一場夢幻。然而,你的天資、美麗和品德卻使我永遠難忘。唯一的問題是,我的愛人如何看待我這個已被世界拋棄的遲伍計程車兵。“
就在1927年深夏蔣宣佈“引退”的時候,宋美齡終於使蔣知道,她同意他做自己的丈夫,但這還要取決於他是否能說服她的母親。
1927年9月23日,蔣帶著一小隊隨從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