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宏沒敢說,雖說現在顏如玉的事風頭已經過去了,但小心駛得萬年船。隨後,經過一番商議,衛宏提議擊潰象雄大軍是肯定的,但僅僅是將其擊退,至於直搗黃龍這種事,還是留給吐蕃去辦吧。畢竟現在大唐內憂外患,實在是抽不出精力去攻打別的國家。
程知節透著下巴。謹慎道:“若是將此事留給吐蕃,一旦象雄被吐蕃一口吞下,豈不是肥了吐蕃?他日吐蕃再對我大唐圖謀不軌,又如何?”
這事衛宏想過,心裡也有些建樹,便直言道:“請叔父在考慮吐蕃的同時,再考慮一下週邊的格局,以突厥為例。現如今,我大唐正處在內憂外患之際,短期內只求自保。而突厥正在攻打東突厥。一旦成功將東突厥吃掉,不用幾年時間,就會成長成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想要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就必須在西突厥進攻東突厥的緊要關頭,出擊攔截西突厥。可我大唐一來因此戰元氣大傷,二來又鞭長莫及,因此,這個重擔就無疑落到了吐蕃頭上。試想,現在我大唐與吐蕃結盟。共同進攻象雄,解決象雄之後,必然是劍鋒直指西突厥。但僅憑藉吐蕃現在的實力,想要對西突厥造成傷害。談何容易?而一旦吐蕃藉助象雄增長了自己的實力,便可達到對西突厥動武的能力。在吐蕃與西突厥糾纏之際,我大唐便可趁這段時間,儘快的恢復國力。一旦我大唐強盛起來。無論是西突厥,還是吐蕃,都構不成威脅。以後不知道。我敢擔保,你我這一代,大唐絕對高枕無憂!”
其實,能讓大唐在近百年時間裡高枕無憂就已經是非常不易的了。畢竟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往往與整個國家的體制以及國家的領導人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縱觀前後王朝,有多少國家因為君王的無能而改主易姓?所以,哪怕是再有才能的君王或者臣子,能夠做到的,也僅僅是在有限的能力裡,儘可能為國家創造一個殷實的國力,然後交由後代的子孫‘消費’。
這個道理,程知節也不是不懂,只是這種事,他也做不得主,還得由老李同志發話才行。因此,程知節一邊擬書派人,將衛宏的計劃送交京師。另一方面則著手準備與吐蕃反擊象雄的計劃。
三日時間,轉瞬即逝。當城外的敵營開始濃煙滾滾之時,便意識到是反擊之際。程知節下令,派早已準備好的三千騎兵以最快的速度趕赴戰場,幫助吐蕃在第一時間物件雄發動攻擊,同時防止象雄的反撲。隨後,親自上陣,帶領兩千步兵支援,又讓程處默率領一千步兵時刻準備增援。
這一戰,從中午打到晚上,倉促應戰的象雄軍,在損失過半之後,終於無力抵抗,帶兵向象雄境內撤退。程知節下令,命騎兵與吐蕃大軍一同追趕象雄逃兵,一直追出三十餘里,斬殺敵軍兩千餘人,最後只有不到千人的象雄殘軍逃回境內。
同一時間,霸州也上演了這一幕。尉遲恭帶領的五千兵馬,在吐蕃反戈之際,將象雄大軍團團圍住。在象雄軍被吐蕃糾纏住的同時,以合圍之勢清繳象雄大軍,使其無一人漏網。
廊、霸兩地的大捷,令其他戰區也是士氣高漲。象雄意識到吐蕃反叛,卻也為時已晚,分散在各個戰區的大軍尚未來得及撤退,就被吐蕃和大唐軍隊以各種戰術或擊潰,或剿滅。一時間,象雄派到前線的幾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前線的訊息傳回象雄境內,象雄國主得知此訊息,竟被氣的一口鮮血噴出,內傷嚴重,無法再理會朝政,由太子代理。這太子初出茅廬,年輕氣盛,非但沒有在這個緊要關頭,做出回攏軍隊固守國土的英明決定,反倒是自以為實力強大,哪怕是吃了敗仗,亦不將小小吐蕃放在眼裡。甚至發誓,要讓吐蕃付出代價。竟派一萬大軍,深入吐蕃腹地,想要一舉殺到吐蕃皇都。結果這一萬大軍,還未衝到一半,就已經被早已有所準備的吐蕃蠶食殆盡。至此,象雄再無征戰之能力,只能令國內所有兵馬全力鎮守邊疆,另外四處搜捕搶奪壯丁,充實兵馬。如此一來,更是令象雄國內百姓怨聲載道,無論是經濟、名聲,還是國力都受到極大的打擊。
同一時間,大唐和吐蕃全都收兵,將所有境外的兵馬歸攏回國,原本熱鬧非常的戰場瞬間冷清了下來。表面上似乎一切塵埃落定,可事實上,大混戰的帷幕才剛剛拉開。
第四百三十四章混戰
大唐在邊境留了足夠的軍隊鎮守之外,將多餘的軍隊全部撤回境內,分別指派到劍南道、關內道、江南道。此時,李元景已經起兵,大軍五萬餘,從江南道湖州開始,由南向北發動進攻,劍鋒直指長安。在連續攻下六州之後,被迴旋的程知節和尉遲恭堵截在嶽州。
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