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兵力。但原子彈擺在那裡,真集中幾十萬大軍,純是為盟軍提供目標。日本人現在的打算,就是遲滯盟軍攻勢,為國內雲爆彈的生產爭取時間。至於多佔地盤什麼的,都是捎帶。
盟軍也不是吃素的,自不會平白看著日本人調兵遣將。但日本收縮兵力,放棄了印度洋,把海軍都調集到了太平洋戰場,也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雙方大戰連場,互有勝負。
隨著非洲戰場,戰事的平緩,盟軍也越來越多的聚集到澳大利亞,他們來自美國,來自英國,來自英聯邦,很快盟軍數量也有了二百多萬。
中國的態度生硬,美國人就知道不好,卻心存僥倖,或者說沒有退路了。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刀山火海總要走上一遭,才有輾轉的餘地。
然炮灰這種光榮而偉大的事業,美國人向來不感興趣。想方設法,安排了別國部隊在前線趟雷——這個安排是有效的,大大降低了美軍的傷亡。
在二月中,美國已經制造完成了一顆原子彈,但考慮到日本已有所準備,美軍準備集中更多的原子彈,一次性給予日軍決定性打擊,以結束戰鬥。
這時卻也顧不得許多,先後於3月11日和19日,各投下兩顆原子彈送給澳大利亞日軍。果然,這回的效果不如上回,直接殺傷日軍只有二十萬左右,毀滅了日本佔領了二座城市。
盟軍趁機猛攻,多處破壞了日軍的戰線。把日軍主力趕出上百里,還分割包圍了部分日軍,約有二十幾萬。
日本卻也不甘示弱,在3月27日,一舉投下了三十餘顆二代雲爆彈。直接摧毀了三座美澳聯軍控制下的城市,並趁勢大舉反擊。
日軍也沒有選擇,在中國人那裡受的氣,對陸地的千年渴望,都在這一刻爆發了出來。這是最後一戰,也是生死攸關的一戰,所有日軍部隊都組織了督戰隊,“後退一步者殺!”
盟軍的承受能力遠不如日軍,全線潰不成軍,好在美軍多被安排在後方,損失不大。還在退卻之後,重整旗鼓,構建了新的防線。
日本收復失地,前進沒有多遠,就再次被擋住了。日軍充分展現了在死亡威脅下的瘋狂,盟軍數量本就少於日軍,士氣又遭到打擊,全線告急。
照常理說,我覺得仗打到這個份上,就應該和談了。再戰鬥,已經失去意義了,常規戰爭取得的勝利果實,也保留不下來。
然而,盟軍的形勢不利。日本與美國在胡絞蠻纏上都有兩手,戰場不利弊,談判也就不利。也許是出於政治需要,也許是希望日本只獲得了少量雲爆彈,也許雙方打紅了眼,反正,盟軍在爭吵過後,在美軍的堅持下,還是選擇了繼續戰鬥。
4月2日3日4日,美軍接連投下三顆原子彈。日軍這下可吃了大虧,防守可以分散固守,進攻卻必須集中兵力的。而且,美軍每天一顆原子彈的作法,更給日軍官兵帶來了沉重壓力。美國到底有多少顆原子彈,這是一個問題。許多日軍士兵,見到美軍轟炸機就四散奔逃,連督戰隊也有類似現象發生。
4月4日,日軍士氣終於跌破谷底,發生大規模的潰散。在盟軍的反攻下,日軍幾無抵抗,一潰千里。
與此同時,日本海軍與美國海軍也進行了殊死搏鬥。雙方都全力以赴,想阻止對方向前線輸送戰略武器。彼此之間的戰鬥,損失差距不大,但美軍運氣要好一點兒,三顆原子彈沒有損失,都安全送達。而日軍運輸雲爆彈的一艘艦船,卻被擊沉,損失了十顆雲爆彈,只剩下了三十顆。
4月10日,日軍再次向盟軍投下了三十顆雲爆彈。盟軍戰鬥至此,已經是奮起餘勇了。這當頭一棒下來,盟軍跑的比日軍還堅決。
但是,日軍官兵已經完全喪失了作戰的勇氣。日軍的追擊架勢拉的很大,卻根本沒有心思戰鬥。盟軍潰散數百里後,才重新組織起來。日軍則一副穩紮穩打的樣子,緩緩前進。雙方的官兵皆士氣全無,在一週後,隔著一百多公里的廢墟,遙遙對峙。
一個多月的仗打下來,日軍和盟軍的損失,都在百萬以上,平民的死傷數以百萬計,澳大利亞中部城鎮基本全滅。
兩軍上上下下,都心中有數。這一戰的勝負,不是看誰能佔領多少地盤,而是看誰的炮灰多,決心大。這“炮灰”就是指自己。此情此景,真真是怎麼也英勇不起來。
日本的督戰隊和盟軍的軍法,都失去了效力。所有人都嚴重厭戰,混一天算一天,生死天知道。再逼的緊了,兵變都不希奇。
戰爭到了如此地步,再也進行不下去,終於到結束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