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會有硝煙,只會為消費者留下許多的無奈,也不會給汽車工業帶來可以大書特書的實際意義。

由此可見,入關後,我們政府工作的重點不在於去編織一張保護的網,去強化行政的限止、控制職能,而要著力去引導、培育我們良好的企業團隊精神和市場氛圍。壟斷不需要保護,特別是在國內這個非常有限的市場。

。。

把腰挺得倍兒直

近日有國外媒體講“中國的經濟增長資料有水分”,亞洲開發銀行行長趕忙兒出來闢謠,並列舉甲乙丙丁云云,一幅委屈不已的表情。其實,自家田裡的稻子產幾斤是自個兒的事,犯不著不相關的人出來鼓譟。

中國人有個特點,既有謙虛的美德,又有喜歡凡事刨根問底的秉性。這個特點有些時候挺害人:自己已經很努力了,末了讓那看閒的人板起面孔熊你一頓,你說冤不冤?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國人缺乏了自信,在每一個可以有中國人聲音的地方,她的聲音卻那麼虛弱。既然已經喪失了對公理的維護,拋棄了對尊嚴的追求,強權的聲音就會無限放大。

我仔細觀察了一下,在國外,尤其是在美國,許多事關官方的數字都由民間諮詢機構來作調查和釋出,這是一個狡猾而務實的作法。它避免了將政府直接置於公眾關注的焦點,使政府處於靈活應變的位置,表演一個居間裁判的角色,而這個角色正是在現代行政框架下的發展方向。歸根到底,這取決於政府的自信和對民主行政的專注。正如我們今天的經濟發展,她處在一個不斷向上的趨勢之中,在新的經濟背景下,如果執行不當,她很有可能拐頭向下。如果我們不能全神貫注於對國民經濟的管理和控制,我們的經濟發展豈不是紙上談兵!

在市場定位上,我們容易落入兩個誤區。一是過份依賴於對國際市場的期望。往往為了國外市場的一點利益放棄國內市場的長遠發展;二是在國內市場抱殘守缺,不思進取,作那井底之蛙。前者的思想根源就是為求國際市場的一聲喝彩,怕別人的繡球不拋給我們,“吃人的嘴軟”,腰桿就挺不起來了。中國的市場那麼大,潛力在無限增長,老外擠破了腦袋要進來,而我們把自己的市場做夠了嗎?

加入WTO是中國人已經實現的夢想。回過頭去看一看,如果沒有我們驕人的經濟總量,沒有我們充滿誘惑力的市場,經濟世界對我們的不公平仍將存在,WTO之路仍會漫漫。老黃牛的品格是可貴的,它使出自己的力氣,默默前行,因為有目標,因為腳踏實地,它擁有了滿園芬芳,它看見了春華秋實。這份業績,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品嚐這個果實的感覺才會格外甜美。

“人因為自信而顯得可愛”,這是在生活中流傳的名言。只有聽到你的聲音,才會知道你的存在,當一個拳頭已經凝聚了力量,它才會牢牢攥緊,一個自信的國度,才會吸引更多的目光。中國,願你在新的征途中,走得更加自信而穩健!

。 想看書來

經濟的雞湯

雞湯無疑是營養的,它具有可口、溫和、大眾化和重在調理的特性。一碗美味的雞湯,不僅對普通人,對病後初愈的人來講更是久旱甘霖,簡直及時得很。經濟世界永遠在矛盾、調整和不平衡中發展的,把經濟看成一個患病的個體,經常喝點雞湯也再合適不過。

雞湯從哪裡來?我記得一本早期的菜譜有如下描述:雞半隻、姜一塊、花椒少許,取水適量,文火燉,湯味香醇。砂鍋尤佳。縱觀整個製作過程。沒有張揚鋪排,唯有取材自然,耐心炮製,才能熬出地道的雞湯來。

市場經濟也有美味的雞湯嗎?在企業運作中,我們常常可以瞭解到老總們總在期望有高人指點,一輒出招,點石成金,似乎哈利·波特的魔法石就在我產身邊,伸手可得,一點即靈。我們身邊也不乏借職業經理人之手,使瀕危企業轉危為安,化腐朽為神奇的故事,但事實也同時證明,如果沒有企業決策高層的充分信任,沒有機制和體制上的準備和支援,這些個高手們也會發功無力,無所作為的。因此,這是問題的兩個方面,一是要有好的點子,有極好的原料;二是要有必要的條件和環境,經濟這隻大鍋也可以煲出美味的雞湯來。

我們的企業仍然體質單薄,在苦苦尋覓可以強健體魄的還魂妙方。十全大補劑偶而可以用一用,但不要言必則大補。一是體質過弱,投以大補,適得其反;二是長此以往,對大補之藥產生抗藥性,難免無所適從。海爾的國際化戰略在家電業可謂首屈一指,在海外開設了13家工廠。但《商業週刊》認為,海爾的加速滲透和一定程度上的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