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秦瓊,程咬金,單雄信被救下之後,面對大唐如此大恩,本來就有歸順之意的秦瓊和程咬金在拜見秦王李世民之後,便道打算先回瓦崗,接出家眷,然後一道投奔唐朝,但單雄信卻是不肯的。
單雄信還在為李淵當初錯殺兄長一事,耿耿於懷。愣是賭氣不肯歸順唐朝。眾兄弟紛紛相勸,就連李世民禮賢下士,甚至下跪求將,單雄信亦是不為所動,眾人無可奈何。
三人告別李世民,羅成之後,便直奔瓦崗而去,李密初見秦瓊等人,大驚,心說他們怎麼還能活著回來?說實在的,這幾日,他才剛剛品出些當皇帝的逍遙快活來,不必看秦瓊等人的臉色,整日和從楊廣那俘虜來的後宮妃子們飲酒作樂,好不自在。誰曾想,沒幾日,秦瓊等人竟然又活著回來了——
還沒等李密想到主意怎麼應付秦瓊等人,倒是秦瓊和程咬金先說話了,一開口便是要帶著親眷走人。
李密當然是不允,但這哪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秦瓊,程咬金一回來,眾兄弟就像是找回了主心骨,這一呼,便是百應,根本沒李密說話的份。
秦程二人說要走,王君可,尤俊達,謝映登等人個個要走,這李密什麼樣的人,這時候還沒看清麼?
眾人都要走,這下可把李密給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了,當即就下了道聖旨,說是誰敢帶頭挑事,攪亂朝綱,斬立決不赦。可就是這麼一道旨意,終於讓君臣之間的矛盾爆發了。和秦瓊程咬金的威望比起來,李密真是不值一提的角色。你要斬立決,斬誰?可不就是打算走人的秦程二人麼?那誰肯依!
大夥聽了這旨意,火冒三丈,立馬就槓上了。李密你要砍人腦袋是不?行,全軍都走,法不責眾,我看你砍誰的腦袋!這道聖旨也激怒了一向好脾氣的秦瓊,當著大夥的面把李密的罪行就數落了:其一,沒有容人之量,逼走羅家父子;其二,為了楊廣的蕭皇后得罪了眾反王;其三,也因為蕭皇后一事,強行調集瓦崗寨的守城士兵,險些害的瓦崗城破,如今雖然城牆僥倖得以保住,但城內士兵死傷無數;其四預謀害死瓦崗的創立人小霸王翟讓翟將軍,讓大夥也寒了心……單單這四項就已經足夠了,更別說李密這回指揮失誤,害秦程二人身陷囹圄在先,為了鞏固勢力,放任秦程二人死活不管在後。
秦瓊一番話說得眾兄弟是熱血沸騰,李密這回算是虧大了,本來走掉幾個大將也就算了,這會兒惹怒了眾將,不但自己走,還要帶著兵,帶著糧食地走!
大夥熱熱鬧鬧地這麼一走,瓦崗山上就真沒什麼可用之才了,以前的賈家樓的結拜兄弟,就王伯當留下了,至於士兵們,除了以前那些祖居瓦崗的,不忍離開故居,其餘人等今天走一波,明天走一波的,也都散了,李密真變成了孤家寡人。
而跟著秦瓊等人下山的兄弟們,有的是對這世道灰心喪氣了,也不願再喊打喊殺了,只願隱世山林,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但絕大部分的將領都願跟隨秦程二人投靠李唐。不過單雄信因為兄長之死,仍然不能忘懷,死活不願投靠李唐,眾人見勸他無果,也無可奈何。最終,單雄信一意孤行帶著單家家眷及手下,幾百號人與眾人分道揚鑣。
這下,李唐的國力一下子壯大不少,李淵自是喜不自勝。而霸佔東都洛陽的王世充,盤踞河北境內的竇建德實力亦是不容小覷,一時之間,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架勢,而三者之中,因為王世充在上一役中,失去了兄長,猶如斷一臂膀,實力在三者中稍顯薄弱。除此三股勢力以外,還有關外的突厥扶持的劉武周部隊也是蠢蠢欲動,駐軍山西馬邑縣附近,李密的西魏雖然不如當初秦程等人在時那般聲勢浩蕩,但依仗著瓦崗易守難攻的地勢,在眾反王連番混戰之下,竟也得以存活了下來。
公元620年,李唐兵強馬壯,良將齊聚,恰此時,李淵深覺唐朝已具備一統天下的實力。於是,先是派李世民,羅成率軍東征王世充,又遣徐茂公去和竇建德言和,以爭取竇建德在洛陽之戰中保持中立,最後,又派出太子李建成率軍鎮守駐蒲坂(今山西界),以防突厥南犯。
羅成作為此番東征的行軍總管,奉命先行一步率領軍隊去圍洛陽西的磁澗。
本來得到李淵要攻打洛陽的時候,王世充就已經開始周密部署了。他不單從底下各州縣調集精銳到洛陽守衛,暗中還派人前去求助夏王竇建德和突厥一共抗敵,按理說都做好準備了,該是不用太過擔心了,但今早聽人來報說李唐的先行部隊竟然沒有直接攻打洛陽城,而是在洛陽西的磁澗落腳了,偏偏對方的先鋒將領還是羅成時,王世充心裡有些打鼓,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