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隋帝楊廣自揚州城逃出,打算前往東都洛陽落腳,在途中,遭遇丞相宇文化及率禁衛軍兵變,楊廣被縊殺於前往東都途中。
之後,宇文化及和王世充因為勢均力敵,互不相讓,最終分道揚鑣。宇文化及率禁衛軍等兵將,共四萬多人馬,因受禁衛軍等人的思念家鄉的情緒所影響,直奔關中長安而去。而王世充所帶人馬則打算以東都洛陽為據點。
楊廣身死的訊息傳到長安城,李家的幕僚們深知李淵登基的時機已到。
同年五月,本就是李淵一手扶持起來的傀儡皇帝楊侑被迫禪位,李淵即位於長安城,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乃唐朝第一任開國皇帝。
長安城現改名為太極殿,也就是隋朝的大興殿上,李淵頭戴九龍冠,身穿褚黃袍,眉宇之間盡顯威嚴,正襟危坐於龍椅之上。
下手的太監開始宣讀詔書,從隋煬帝楊廣如何昏聵無能,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說起,又說到了自己怎麼順民心,起兵太原,入長安城,扶持楊氏幼子登基;剛立楊侑為帝時,又是如何艱難……等等,而如今,受愛卿裴寂,劉文靜等人的勸說,並且隋幼主楊侑執意相讓,這才勉為其難登位。
緊接著便開始宣讀一系列的聖旨。
什麼種地三年不要糧,什麼生意人做買賣三年不用交稅,凡是沒有自立能力的,可以尋求官府幫助……
這些舉措還都是李建成及其後院的謀士一起想的,放寬政策,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拉攏民心。不得不說,對於唐朝初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之後又開始大行封官進爵,犒賞開國功臣。
封李建成為皇太子——
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受封為秦王。
封李元吉為齊王。
原隋朝官員繼續留任,表現突出的,甚至還進爵一級。
但凡對唐朝開國有功之人,皆有封賞,無一遺漏,可謂人人歡喜。
李淵不是李密,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任人唯賢。
羅家一門三口,羅藝依然承襲原隋朝的北平王稱號,羅松羅成依次被封為鎮軍大將軍,輔國大將軍。但目前李家的地盤,只有關中和河東一帶,羅藝暫時居於長安城北平府內,待封封地。
退朝之後,羅家兄弟又被李淵留在書房商討平定天下之大計,差不多天色暗了,才出城門。
剛出城門,李元吉便迫不及待地追了上來,羅松見他一臉欲言又止的模樣,心知他有話要對弟弟說,便隨意找了個藉口,先行離開。
羅松一走,李元吉劈頭開臉就問道:“你方才在書房內,為什麼回絕父皇,不和我一同去幷州?你知道我求了多久,父皇才答應讓你跟我一道去幷州的?父皇封我鎮北將軍,總領十五郡諸軍事,前去鎮守幷州,幷州是我李家的老巢,再安全不過。”
羅成抿了抿唇道:“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是羅成心意已決,決定和李二哥一起前去平西。”
“你!”這下又多了一條李元吉恨李世民的理由,這人什麼都不用幹,就能讓羅成不由自主地靠近他。
“你跟著二狐狸混什麼!他那歪歪道道的心眼多著呢,巴不得你跟著他一起去平西。他對你好,就是想利用你替他打勝仗,給他的戰績上添上幾筆,讓他在父皇面前好好顯擺顯擺,還可以跟大哥相抗衡,他的心大著呢。”
羅成點點頭:“興許你說的這些都是真的,我也都懂。”
“你懂,你還傻乎乎地給他當槍靶子啊?”李元吉炸毛了,不自覺地提高了嗓門。
羅成笑了笑道:“興許李二哥真的如你所說,就是為了拉攏我,替他打勝仗,那也是我自願的。我的最終目的也只是想早日結束這天下大亂的局勢,讓百姓們不再分崩離析,不再顛沛流離,可以安居樂業,能夠壽終正寢,這便是我的願望,若是能早日實現,就算我死也甘願了,再說了,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就說過,大丈夫當戰死沙場,馬革裹屍而還。”
李元吉眉頭緊皺:“呸呸,什麼死不死的?你平時都看些什麼亂七八糟的書?以後不能看了。”
羅成靦腆地咧嘴一笑:“沒看書,就喜歡聽評書。”
“評書都是騙人的,你就更不能信了,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這都什麼東西,能活著會有人想死麼。”雖然羅成那難得害羞的表情,對於李元吉來說,還是很受用的,但讓他去送死,那可是萬萬不行的。
李元吉擺了擺手道:“你這樣,我更不能讓你跟李世民去平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