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傷。但,海德里希本人也承認,這些數字“肯定被大大縮小了”。
奧托·託利許斯致電《紐約時報》說,他剛目擊一場“三十年戰爭”以來德國從未出現過的如此嚴重的毀滅浪潮。“幾乎在每一個大小城市,從一早開始,便出現了燒殺搶掠,整整持續了一天。眾多的人群,但往往是沉默不語的人群,在袖手旁觀;警察只在指揮交通,並‘保護他們’在大規模地逮捕猶太人。”
國外立刻對此作出了反應。這次暴行也得到了一個難忘的名字——因窗戶大量被砸而得名——“水晶之夜”。德國遭到了四面八方的攻擊,被稱為野蠻的國家。眾多的德國人同意此說;黨的許多官員與希姆萊一起,譴責戈培爾的暴行。經濟部長的夫人豐克太太聽見自己的丈夫在電話裡罵戈培爾:“你是不是瘋了,戈培爾?把事情搞得如此亂七八糟!作德國人真是羞恥!我們在國外的威信掃地了。我日日夜夜在為國儲存財富,你卻隨心所欲往窗外扔。此事如不立即結束,你會把事情搞得不可收拾。”
戈林當面向元首抱怨說,這些事件使他無法完成他的任務。“為四年計劃”,他後來證實說,“我盡力將經濟力最大限度地集中起來。在向全國作的多次演講中,我要求全國人民將每個牙膏瓶、每一個鏽釘、每一塊廢料都收集起來使用。現在,一個不負責這方面工作的人,一方面毀壞了如此眾多有經濟價值的東西,另方面又在經濟生活中闖出如此多的亂子,從而打亂了我的如此困難的計劃。這是不能容忍的!”據戈林說,希特勒聽了此話後,“他為戈培爾開脫,但從總的看,他也同意,這些事是不該發生的,日後不允許它們再發生。”
希特勒已在給人以這種印象,即,他本人對“水晶之夜”一無所知,他自己也在抱怨。“太可怕了”,他對特魯斯特太太說,“他們把一切都給我毀了,好像象群進了瓷器店一樣……比這還要糟糕得多。我願抱有偉大的希望,要與法國達成諒解的。而現在!”但是,被從倫敦召回慕尼黑參加一次特別記者招待會的弗裡茨·赫塞說,在“水晶之夜”開始行動之際,他曾聽希特勒親口說過與此相反的話。在晚餐中間,當元首在吹噓他如何在慕尼黑恫嚇住了英法兩國時,有個副官在戈培爾耳邊嘀咕了幾句。他轉身對元首也嘀咕了幾句。開始時,赫塞聽不清他們在說什麼。後來,同桌的人都不做聲,他才聽清。原來,宣傳部長是在向元首解釋他和衝鋒隊在幾個小時後就要發動的一次襲擊猶太人的店鋪和教堂的大規模行動。赫塞回憶說,毫無疑問,元首是批准了這一行動的。
“希特勒高興得尖聲笑了起來,興奮得拍了一下大腿。”(*普魯士財政部長約翰內斯·波比茨也從戈林口中聽到過類似的說法。當波比茨說,“水晶之夜”的肇事人應受到懲罰時,德國元帥衝口說道:“親愛的波比茨,你是否也想懲罰元首?”)次日,赫塞拜訪了裡賓特洛甫。對於未被請去參加前一天的記者招待會,裡賓特洛甫仍忿忿不平。首先,他將慕尼黑會議稱為第一流的蠢舉。它的全部意義在於將敵對行動推遲一年,到那時,英國將強大得多。“請相信我,戰爭不如現在就打才好。我們擁有軍事上的所有王牌。誰知道一年後會發生什麼情況?”但是,最糟糕的是,元首自以為已將英國人嚇住了。“多年來,我一直想使他明白,他必須小心謹慎地對待英國人,因為他們很危險。但,他就是不信……反之,他卻到處瞎走,發表言詞激烈的演說。昨天,你親耳聽到了!至於戈培爾那個小雜種,你有沒有聽說他那一夥到處在胡作非為?這些笨蛋把猶太人的店鋪砸了——而這些店鋪歷來是雅利安人的財產。他們把我的好戲給破壞了。”
(B戰後,有人宣稱戈培爾與“水晶之夜”無關。在為此作出回答時,戈培爾的私人顧問里奧波爾·古特勒簽署了一份保證書。該保證書大致說,戈培爾承認自己在1942年與一小部分人有牽連。據報道戈培爾曾說過:“持堅定立場,就是說,我們不可能把猶太人從德國經濟生活中清除出去,充其量只能做到目前這種地步。所以,我們便決定:‘好吧,我們把大小街道一齊動員起來,用那種方法在24小時內解決問題。’”)
儘管希特勒一再向溫和派表示抗議,集體屠殺卻仍在繼續。至11月12日,估計被運往集中營的猶太人就達2萬人。同一天,曾以經濟原因為由反對破壞財產的戈林,召開了一次部長會議,以便決定由誰負責賠償。他一開始便宣佈,此次會議具有決定性意義。他接著說的一番話意義有多大,是聽眾當時無法量度的。“我收到鮑曼一封信,是奉元首之命送來的。信中要求將猶太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