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種荒唐書,那麼現在這麼說也不能算辱沒了他吧。蔣二禿子部下,特別是特務關係的傢伙,都很崇拜朱子《治家格言》,當出於禿子的指示,這也正足以證明這格言的價值是如何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一年四節――飯後隨筆(三七九)

1951年2月13日刊《亦報》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編文集

中國民間習慣,舊曆一年分成幾節,買賣賒欠,到這時候結一下賬,書房的束也以節記算。從前鄉下照例是一年四節,即是清明、端午、中秋和年終,計算起來時間很不平均,但書房總是那麼的演算法,雖然商店大抵都只有三節了。例如今年清明是農曆二月廿九日,從元旦起一共只有五十九天,新年總要過了十九,至二十日開學,清明前掃墓須得放學幾天,所餘剩的至多不過三十四、五天罷了。在講經濟的人看來,這一節的束送的很不值得,如與中秋至年終那一段落相比,簡直不到四分之一。可是社會上有句老話,來讀不來讀,書錢要十足,這書錢是不能怎麼計較的,所以大抵人家也都習慣成自然的承認了。

到得學校興起,書房漸就淘汰,一年四節的舊例隨之消滅,偶然有些失業夥友改開私塾的,民國以後也還有之,不過那時大概也只是一個月算幾吊錢,不再以節計,商店三節結帳的辦法不知道維持到什麼時候,總之在偽法幣不值錢的前後早已沒有了吧。

txt小說上傳分享

煎茶――飯後隨筆(三八)

1951年2月14日刊《亦報》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編文集

《亦報》郵寄偶有失落,請求補寄到來時大抵已遲了七八天了,勤孟先生的那篇《中國茶道》,因此也是剛才看見的,卻令我想起震鈞的《煎茶說》來。這收在《天咫偶聞》卷八中,據他說是根據陸羽《茶經》想出來的,讀了覺得頗有道理,但沒有試驗過,因為準備稍為有點麻煩。茶葉倒並不拘,碧蘿春最好,次則天池龍井,別的也可以,要緊的是煮茶的砂銚,杉木炭去皮,這都不大好找,水則泉水,但雨水也可以。東西齊備了,便著手來煎,這個火候最難,據說妙訣便在東坡的“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這兩句詩裡,照他的話來說是:

細沫徐起,是為蟹眼,少頃巨沫跳珠,是為魚眼,時則微響初聞,則松風鳴也。自蟹眼時即出水一二匙,至松風鳴時復入之以止其沸,即下茶葉,大約銚水半斤,受葉二錢,少頃水再沸,如奔濤濺沫,而茶成矣。

西洋人茶里加牛乳與糖,我們看了覺得好笑,其實用花果點茶也只是五十步之差,震鈞卻又笑今人以沸湯瀹茗,全是苦澀,這批評也不無道理。我想只用瓦壺炭爐,亦可試驗,倘能成功,飲茶的方法大可改良一下,庶幾不至於辜負了中國的名產,也是好的吧。

一日三秋――飯後隨筆(三八一)

1951年2月15日刊《亦報》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編文集

從前尺牘裡,常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兩句話,這本來只是秋水軒式的套語,誰也不見得認真去看它,可是在這幾天我卻是真切的感到了。《亦報》以前每天總在下午三時頃送到,也並不覺得怎麼,這回舊新年休息得特別長,有三天沒有報,這三天裡可是感覺有點寂寞了,好像是愛抽紙菸的沒有煙抽,彷彿可以說是有點癮發了吧。平時《亦報》來時,家裡的人看了,再送給江幼農去看,一總看的人總有五六個吧,這回香菸癮所以發的也不止一二人,可是我們怎麼能怪報社呢,一年裡難得有兩回休假,論理這三天也不能說是太多吧。我從前愛看古今筆記,可是總嫌陳舊荒唐的多,看了常感不滿,如今所看內容也是筆記,可是材料既是新鮮的,而且立場也是確實的了,在娛樂與實益兩方面都能顧到,所以成為每日必須的讀物。要說缺恨,那便是有些同志尚須努力,往往一個月讀不到他們的幾篇文章,固然現在都在公忙,但是寫文章也是要務,至少同捲紙煙不相上下,除分別寫信給相識的友人勸多寫外,再在這裡提一句,表明我的誠懇的希望。

花瓶――飯後隨筆(三八二)

1951年2月16日刊《亦報》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編文集

中國的陶瓷器是世界聞名的,西洋人便以*稱陶器,正如古代希臘因為中國出蠶絲,稱中國人為舍耳人,至今流傳歐洲又轉為絲字的語源。這種製品大抵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實用品,一是非實用品,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