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其中,在這四大帝國當中,第一次的滅亡開始於五單于爭立,爭鬥之後,只剩下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呼韓邪單于勢力較弱,臣服於漢朝,與郅支單于相爭,自此帝國首次滅亡。第二次的滅亡,開始於南邊八部大人擁立日逐王

比,之後炮製了第二個呼韓邪單于,再次稱臣於漢,與北匈奴相爭,帝國再滅。第三次,劉淵建立帝國在高原以外、長城以南的中國腹地,這一次的滅亡不再因為匈奴內部的紛爭,而是帝國的舊部……羯人石勒造反所致。第四次的滅亡,則是內亂與反叛的結合,偉大的魔鬼阿提拉血崩而死之後,他眾多的兒子為了王位繼承而爭鬥不休,最終帝國的舊部哥特人,趁火打劫,在一場大戰之後,佔據阿提拉帝國的都城,之後雖有阿提拉之子鄧昔力克的復興,但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再把帝國成敗的追溯從直接的崩潰延伸到更遠的沒落,那麼將會看到這四次匈奴帝國的沒落,明顯的分為三組:前兩次的沒落,除了內亂之外,更多的是因為長期的對漢戰爭;而第三次則是因為,曾經祖居蒙古高原的匈奴人突然之間眩暈於南方中國的種種財富,在極短的時間裡被腐化了;而阿提拉帝國甚至談不上沒落,它彷彿是在精力最旺盛的時候,突然之間死亡了,還沒體會到精力衰竭、耳背齒搖的痛苦過程。

◇歡◇迎訪◇問◇BOOK。HQDOOR。COM◇

第28節:盛極一時……匈奴帝國(28)

如此看來,要用相同的理由來解釋這四次帝國的沒落和崩潰,似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那麼一次次地來梳理的話,造成帝國衰亡最為顯著的兩個因素是內亂和對外戰爭。而每次內亂的根源,都起自帝國王位的爭奪。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兄弟如此,第二個呼韓邪單于也是如此,而阿提拉的子孫們爭來爭去,也是如此。每每看到這一幕,也許總會為了匈奴帝國因內爭而最終衰亡而扼腕嘆息。但是嘆息之餘必須思考的是,為什麼他們非要爭鬥不休呢?這也許將要觸及到帝國結構的內部。帝國王位的繼承,似乎是沒有特別固定的規律,如果說有的話,可能是日逐王比在爭奪單于之位時所透露出來的傳統:單于的弟弟和兒子都有繼承王位的權利。但是,單于常常會有許多的兄弟和兒子,那麼他死後,誰將成為匈奴人的領袖呢?除了他們之外,還有許多上代單于的兄弟或者兒子也會在世,這些眾多的繼承者在一起,卻沒有任何一位匈奴的統治者能夠制定下來王位繼承的規則,這能不為匈奴帝國的穩固埋下難以清理的禍根嗎。

其實,從後來的歷史來看,遊牧民族建立的帝國,常常會出現這種問題,突厥、蒙古、女真都是如此,突厥和蒙古建立的強大帝國,也因此而煙消雲散。女真人,最後在到了康熙的兒子雍正帝在位時,才解決了這個問題,不過此時女真人大多不再彎弓射箭了。

為什麼遊牧民族建立的帝國,總是難以解決這個問題呢?這要歸結於遊牧民族的天性。作為遊牧民族來說,在草原生存中,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放牧,但是,牧草有榮有枯,當一塊牧場不能放牧的時候,他們就得尋求新的牧場,

然而牧場是有限的,之間必然有爭奪。爭奪帶來戰爭。於是戰爭就成了遊牧民族永恆不變的主題,而戰爭中的英雄,將會具有無可爭議的權威。所以,冒頓單于即位的合法性,建立在殺死父親頭曼單于之上,這就是匈奴的傳統。即使是後世強大的單于或者國王,可以指定某個兒子或者親屬,作為左賢王,而後即位,然而草原更古老的競爭法則,將會打破這種指定。當左賢王強大的時候,尚可以順利即位,否則便得與人相爭了,由是內亂開始。

另外一個導致衰亡的顯著因素是對外戰爭。其實,可用相同的道理來解釋,這是遊牧民族維持遊牧生活的必然。如果匈奴人想繼續遊牧的生活,就必須有可以放牧的牧場,然而在長城以南、延伸到匈牙利平原的大草原,總受到北冰洋寒流的影響,在寒流侵襲的時候,大片牧場就會成為一片不毛之地,匈奴人如果想要繼續生存,就不得不替他們自己以及駿馬、牛羊,尋找牧場,或者食物。這個時候,他們的目光,就投向繁榮富庶、糧食充足的農業民族,在亞洲,這個目標是中國;在歐洲,這個目標則是羅馬。然而,羅馬和中國,畢竟是更為發達的農業文明,比起匈奴人遊牧狩獵為主的文明形式來說,具有更強的生命力,一旦有機會,便會迅速恢復,最終給了落後的匈奴人以沉重的打擊,本已脆弱的遊牧帝國,在此打擊之下,總是迅速崩塌。

當然,農業帝國也有脆弱的時候,這個時候,匈奴人開始順利地進入,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