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1部分

很濃的俄羅斯味,很雅緻,一般三到五層的樣子,全城建築最高的也只有十幾層。市中心有很氣派的大廣場,商業區有一個和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一模一樣的商場,連樓梯扶手用的石材都是一樣的,據說用的是同一張圖紙。

烏蘭巴托新的居民生活區正在崛起,相比之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建築很像中國同時期建的五六層的樓房,再早些年代的的建築雖然很陳舊,但是仔細看都很考究,還有大量低矮的房屋建在坡地上,中間夾著不少蒙古包。

稍出市區,大片大片的山地草場頓時撲面而來,草不高,牲畜自由啃食,蒙古國的牧業基本處於自然放牧狀態,一到週末,草原上景色好的地方常有有城裡人開車出來遊玩。

相對於首都的八十萬人口來說。烏蘭巴托的汽車還是相當多的,大街上跑的全部是外國車,韓國二手車最多。

因為蒙古國基本沒有自已的製造業,經濟上的三大支柱分別是採礦業、農牧業、和零售業。由於人少,人均自然資源相對豐富。這裡的住房使用大量木材,樹木隨便砍伐。

下雨雖少但是城市不缺水,幾條河流的水又多又清。蒙古國人蓋房子用地除了在市中心,基本不受限制,很容易得到政府批准。

烏蘭巴托是一個緯度和海拔都比較高的首都,又處內陸深處,因此冬天漫長,但是它的夏天卻涼爽迷人,白天很長,晚上九點多時,天還亮著。只不過烏蘭巴托的商場關門較早,百貨大樓晚上八點就下班了。

對於蒙古國人的生活水平很難下一個結論,蒙古國公務員的平均月工資大約四十美元,計程車司機一個月能掙七十美元,但是大家的實際生活好像比這個數字反映的要好些。

據大使館的人講,這個資料可能是蒙古人自己給搞的偏低了,目的就是為了多從西方國家要點兒經濟援助,事實上蒙古國人自己認為,他們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幾年好多了。

“蒙古國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較高,出過國的人很多,普遍見多識廣。在牧區,我們參觀過一個牧民家庭,除了老兩口。還有四個女兒,其中兩個在國外,蒙古包的牆上掛滿了女兒們在世界各地拍的照片。”使館的工作人員對範無病說道,“烏蘭巴托人的生活習慣受俄國的影響很大,食品結構雖然還是蒙古民族的,但是餐具和吃法都是西式的。”

範無病他們在街上溜達著,雖然沒有遇到乞丐,但是旅遊點賣小商品的兒童很多,有的纏著追著客人要求購買,攆都攆不走,就跟在國內的一些旅遊區一樣。

“這就是烏蘭巴托市裡面最大的商場?!”範無病看到眼前的情景,不由得瞪大了眼睛,良久都說不出話來。

雖然說早就對蒙古國的民生不抱什麼奢望,但是看到這座烏蘭巴托最大的商場的時候,範無病還是覺得自己有點兒OUT了,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了。

眼前的這座建築物,雖然看上去挺大的,也比較結實,外面的裝修也是大理石貼面,但是怎麼看都像是五十年代的仿照蘇聯式的建築物風格,當初自己在平原廠的廠區裡面是經常見到的。後來磐石市搞大規模的拆遷,這些陳舊的建築早就告別了這個時代,成為一段兒老照片上的歷史了。

“沒錯兒,這就是烏蘭巴托市裡面的最大商場,也是我國在五十年代中蘇友好時期對蒙古國援建的第一批大型建築物之一。”大使館的工作人員非常熱情地向範無病解釋道。

在五十年代,新中國先後兩次派遣援蒙人員兩萬多人,在他們的幫助下,蒙古的一座座工廠拔地而起,一條條馬路貫穿蒙古各地,很多蒙古急需發展的經濟專案都是在中國工人的幫助下完成的。

但是中蘇交惡之後,蒙古立刻義無反顧地站到了蘇聯一邊兒,掉過頭來對付中國。

幾十年來,俄羅斯對蒙古的影響已經深入到了政治、經濟、文化各個層面。以語言為例,獨立之後的蒙古推行俄語教育,社會上層通行俄語,權貴子女到蘇聯留學,蒙古的文化與傳統逐漸在消逝。

現在,蒙古國官方語言為喀爾喀蒙古語,書寫所使用的是斯拉夫人創造的西裡爾字母,而熟悉語言學的人就會知道,俄羅斯文使用的正是這種字母,而同族同根的內蒙古使用的仍然是傳統的蒙語,現在內外蒙的語言聽上去雖然依然相似,但是真正交流起來,卻是需要翻譯的,這不能不說是一件令人感到非常痛心的事情。

秦漢時代的中國,版圖西起阿爾泰山,北至貝加爾湖,東到額爾古納河。當時。蒙古這個民族還沒有形成,到了唐代,開始在那裡設定州府,實行直接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