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起戰爭你當如何?”
“我乃西涼的汗,你說呢?”蔡龍羽反問道。
“哈哈,世人皆道帝王之薄情寡義,卻不知薄情就是重情,只是情繫國家,君王,江山社稷爾。”夏大德說。
蔡龍羽聞聽此言笑了起來,夏大德也笑了,笑的是那麼肆無忌憚,卻又是有些蒼涼。
第一百六十二章 明主決事
新國京師北京城中,早朝散去,陸炳拿著幾封密函來到養心殿中開起了內閣會議。甭說這朱厚熜從政為皇這麼多年,還真幹了一件好事兒,那就是把這養心殿修的極為舒服,冬暖夏涼的,極其適合居住。最近陸炳身體不好,自從得知許洋死訊之後就怒火攻心傷了元氣,所以搬到了養心殿居住辦公,倒是有利於身體恢復了。
自從大捷訊息傳入國內之後,舉國同慶,隔日陸炳就下令釋出了許洋的死訊,以及十萬人馬盡數毀於長嶺的事情。許洋是什麼人大家都知道,這可是在金殿上有龍身交椅的主兒,而十萬兵馬來自全國各地,大家都明白新國為了大一統付出了怎樣巨大的代價。在錦衣衛有關部門十分微妙的輿論導向的作用下,沒有人說陸炳是窮徵暴斂的君王,致十萬男兒命喪黃泉,反倒是在全國燃起一股悲憤之情。
文人之中,悼亡詩軍旅詩盛行,不少人都棄筆從戎,準備報效國家,為十萬男兒義士報仇雪恨。但隨即又傳出殘明滅國,巴蜀解放,大太監陳洪自縊於巴蜀成都宮中,而皇帝朱厚熜也被生擒,正押解進京。眾人悲喜交加,雖為許洋為十萬甲士舉國茹素,卻又大擺筵宴共慶國家之勝利。
新國國民無不奔走相告,報喜又報憂。因為許洋屍首早已化作焦土,故此只做衣冠冢,厚葬許洋,百姓自發相送。而許洋家人卻未曾有世襲之職,卻賞國之賦稅。只要新國還在,許洋家眷後人就衣食無憂榮華富貴。這讓百姓欽佩不已,因為世襲之職本就不公。會留有大量的閒官和無用之人,陸炳曾經在大明做的前幾件大事兒,就是與楊廷和一通罷黜這樣世襲的貪官和無用閒職。如今陸炳貴為帝王,卻未忘初衷,更重情重義賞罰分明,既照顧到了將領的後人,卻又維護了國家官制的公平。並未因許洋的地位崇高而網開一面特事特辦。
對於十萬將士的家人,國家也按照規格進行了津貼,並賦予十年免稅的義士待遇。民間無不稱讚聖上的英明。戰事已定,大家倒也沒有為這些人馬的全軍覆沒而惶惶不安,事情就這樣平順的過去了。
陸炳感覺到了為君王者應有的冷漠,也感受到了百姓的有情和無情。他們幾天前還為大軍喪命於長嶺痛心疾首、捶胸頓足、如喪考妣一般。但幾日後就拋之腦後,該吟詩的吟詩該喝酒的喝酒了。這便是人性所致,陸炳只能暗自嘆息。
其實陸炳並不想打這場戰爭,只不過巴蜀殘明不滅,新國就頗有種名不正言不順的感覺,畢竟現如今新國的大多領土都是從殘明那裡繼承而來的,若是舊政權仍在就有些許不便和議論。民心難測,雖為仁政。但也難免有思故國者,不如趁早滅了巴蜀殘明。長痛不如短痛,斬斷是非之根源來得好。
夏言說道:“聖上,臣以為巴蜀本就是我應得之地,此番西涼只做觀望,卻要與兩年賦稅給予,只怕有損國威,更是不妥,國家稅收減少,這”
“這不是我的意思,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有擅自行事的權利。不瞞你們,這是陸繹和陸尋兄弟二人替我做主的事情。你們且看這一封信。”陸炳說著讓馮保把信拿給眾位內閣大臣看。內閣大臣傳閱了起來,楊慎說道:“我倒認為兩位皇子做得好。”
“楊大人何出此言?”夏言問道。
楊慎答曰:“只需巴蜀兩年賦稅,便可避免戰禍,讓我軍民安心,國家休養生息,戰士不再傷亡,這樣的生意難道不值嗎?兩位皇子做的高明至極。”
“可是如此一來與古時和親何異,有損我天朝國威啊。”夏言嘆息道。
陸炳此時說道:“若是我的面子,國家的面子能換來百姓的安定,人民富足,能換來天下永無戰禍,我甘願捨去面子。我與用修所想一致,雖說陸繹陸尋二人乃擅自做主,並請求責罰,但我不想責罰他們,還要誇讚他們做得好做的對。商人尚且無利不起早,更何況西涼虎狼之師爾?西涼殘暴,一旦開戰勢必造成生靈塗炭,我並無完全把握贏得西涼。而且國內許多新收復的地方還要發展,我們也不得分心再做這樣大的征戰,治理國家不能一口吃個大胖子不是?西涼也是大國,豈是那麼好相與的,一旦攻入我新國,只怕新國百姓要遭殃了,就算大獲全勝,也難保士兵不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