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群山,在這麼高大的牆體上表現出來,真有一種天下山川盡在眼目的感覺,意外的是我發現了特徵最為明顯的黃山。後室壁畫表現的好像是狩獵、樂舞、出遊等場面,我看構圖別緻、場景顯赫,線條粗細交錯、變化靈動,拿出去應該也可以博得一讚。
下面除了後室基本被高高的臺階阻擋視線,前廳中間是一塊巨大的模擬早朝的宮殿,真人大小的文武百官陶俑站立在長方體踏板上。陶俑都是低著頭,神情肅穆、恭敬,但雕刻得骨肉分明、肌理細緻,彷彿就是一個個定格在時間裡的真人。秦王朝中央政權的三公九卿都在內了,只是不知道文官第一個的長冠陶俑是不是李斯?那可是大大有名的人物呀!搬出去賣了估計也能弄幾個零花錢花花。
前堂其它地方是水銀流過,但不是水漫金山式的,而是順著刻痕緩緩流動。咦!這不是與長江黃河很相似嗎?雖然有些變形,估計是為了避開中間那塊模擬宮殿,看來水銀模擬的是大秦帝國的江河、大海毫無疑問了。
上有日月星辰,中有文武百官幫助統治的滾滾紅塵,下有山川河流,看來秦始皇死後還想繼續在世時“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要管空氣”的極度權利慾了!可惜生命本身就是一個短暫的偶然,待塵埃落定,誰都僅是一抔黃土!
前堂除了百官俑基本沒有什麼擺設,但後室就是完全不同的一個天地了。後室比安放秦始皇棺槨的臺階低三級,除了象徵侍從的幾個陶甬外還有左右兩個耳室,裡面都分層擺滿了銅器、鐵器、陶器、玉器、瓷器和金銀器,就像我們戰利品博物館。直看得我兩眼發直、口水直流,太精美了、太豪華了、太高貴了、太奢侈了、太激動人心了、太太太了!
重點就是秦始皇的棺槨了,從前堂看臺階有九,南北階寬約一米,東西階寬約3米。九是數之極,代表孤或寡的意思了,估計與現代的孤寡老人意思差不多吧!我知道天子棺槨應該是柏木製的,雖說是說柏木可以千年不朽,但實際還需要驗證。師叔看著探測儀器道:“郭蓋木質,分七層。內層棺為銅質,下面中空。”我終於知道了什麼叫“下銅而致槨”。不過,嬴政嬴大哥也真是的!我們這麼辛苦才來到他面前,他卻又想做地老鼠了。
果然,在仔細觀察下,在第八與第九階梯之間有一圈細縫。我估計機關觸發點在臺階處,因為保護棺槨完整是秦始皇最後的底線,連棺槨也遭破壞,逃入地下也只會徒惹嘲笑,這是驕橫跋扈、孤傲專斷的他絕對無法忍受的。
師叔從郭棺頂部垂下來,用連線鑽桿延長的鑽頭連續在郭蓋四角與中部打了七個深洞,應該都鑽穿郭蓋了吧!可惜了一塊好雕刻。他用一個醫用的內窺工具塞入孔內,看了好一陣子道:“機關應該在臺階處。”
他收回窺視工具,拿出一個小球帶著的鋼索,緩緩塞入孔內。“啪”的一聲輕響,估計那頭已經在郭蓋內固定了吧?這個專業工具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是他自己設計的都不一定!他把七條鋼索固定在一起,又用細鋼絲連線,在拱頂安裝了定滑輪、動滑輪,幾下就把起吊的拉力減少到八分之一。然後我們退出墓室,退出地宮至司馬道,我們可不想發生萬一而被活埋,當然,中間的都有導向滑輪連線。
我吸了口氣,成敗在此一舉了。我們緩緩用力,師叔控制,他說加多少力就多少。沒反應?那就再加!需要的力不是很大,都拉出三五厘米了,還是沒有動靜?看來我的猜測是符合事實的了!我們緩緩吊起5米左右,把鋼絲固定住,然後按捺著激動彭湃的心境去了。
千古一帝秦始皇頭西朝東,頭戴金冠,身披珠玉,飾以翡翠,雙手交叉疊放胸前靜靜地安睡著。我看到的估計身高1。75米、粗壯結實,但面目清瘦略顯蒼老。兩道粗濃的劍眉,睜開眼睛一定虎虎生威吧!高高的鼻子是典型的北方人特徵,兩撇濃密的八字鬍象徵旺盛的精力,但薄薄的嘴唇據說是薄情寡義的。就是一具屍體也讓我感到一種強烈的威嚴與壓迫,真有些千古一帝的威風,師叔好像有些不適應,垂下來又上去了。
按露出的來看屍體儲存可以稱得上完美,骨肉豐滿沒有脫水,臉上的毛孔都清晰可見,估計還是高濃度的汞蒸汽的功勞。那群頭腦簡單的學者就因為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且正值酷暑時節,後經過50余天的長途顛簸才運回咸陽安葬,由此就肯定說什麼只剩下一堆腐肉云云。事實不是擺在眼前嗎?豈容狡辯!試想,秦始皇本身就是病中出巡的,隨行的李斯就不作個萬一而全備的準備?儲存的方法?把屍體放入下層為水銀的密封容器不就是了?
讓我兩眼放光的是裡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