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裁員增效而新成立的裁員辦公室的感覺啊!
“張助研應該知道我國科研體系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研發機構首長意志特別嚴重。技術開發出來之後往往束之高閣,不重視技術開發的投入產出。”
張紹忠有點尷尬的笑了笑,這樣的題目未免太大了點,既不是他能說的。也不是他能影響的。在這樣的題目面前,他似乎無能為力。
胡文海不以為意,接著說道:“同時也是為了能夠推進對伊拉克軍貿專案研發的進度,所以我和總後的領導們研究了一下,打算成立一個這樣的研究機構。它的作用是匯總我國當前各行業技術的方方面面,前期是為70億專案保駕護航。等70億專案結束之後。它的作用是作為科研諮詢的智庫存在。”
“民用技術方面的組織者我已經有了人選,不過軍事技術方面我覺得應該找一個比較年輕的人來做。張助研你在之前專案中的表現我很滿意,所以我希望你能把這份工作承擔起來。”
“我?可我只是……”
張紹忠當然知道自己是什麼身份,海軍裝備論證中心的一個助理研究員,說白了連個高階職稱都沒混上呢。按照他的理解,就算胡文海想把他挖過來,最多也就是做個普通的組織研究工作,誰想到竟然是要他做“領導”的。
“你的能力很不錯,不需要妄自菲薄。”胡文海打斷了他的話。乾脆的說道。
說起來張紹忠的履歷確實是非常漂亮的,70年入伍,74年從部隊上考入北大,79年借調到伊拉克當翻譯,80年親身經歷了兩伊戰爭的爆發。
這是他在85年之前的履歷,在歷史上,86年和88年自學了英語的他又被借調到英國擔任翻譯,後來順便又學習了日語。90年被破格提升為副研究員,93年就已經開始領國務院特殊津貼了。
就是這麼一個人。說起來局座被戲稱為戰忽局局長還真是不算冤枉。因為如果真的看過他後世寫的一些論文,可以清楚的發現,他對現代戰爭的概念是有很清醒認識的。
應該說在80年代,局座是距離戰爭最近的中**人。畢竟直面兩伊戰爭的開場階段,也不是誰都有這樣的機會。
而在80年代的軍中,說實話他北大畢業的牌子也真是夠硬。能夠接觸的資訊絕不會少了。就這麼一位應該說很有水平的研究員,要不是奉旨裝傻,還真拿不出別的理由來了。
胡文海也算是經常要檢索論文的人,曾經也好奇的搜尋過這位著名的戰忽局局長的論文,想看看這樣一個“臭嘴”是怎麼混到少將軍銜的。不過可惜。除了有數的幾篇論文之外,檢索的多數論文結果都是“密級不足,無法檢視該論文”。
然而就是那幾篇有數的無密級論文,結果——看了他的論文之後,胡文海幾乎立刻收起了自己的那點偏見。
張紹忠作為一名研究人員是很有水平的,應該說至少在其本專業上有很不錯的水平。
估計開始的時候,這位真的就是奉旨出節目,因為形象比較好兼職做點宣傳工作。後來名氣大起來,也就被收編了。至於再後,大概也就是名氣越來越大,結果出節目的時候經常超出專業範疇,無奈之下只好有啥說啥……
但是不可否認,張紹忠這人的性格、賣相和身份學歷,都是一個不錯的居中聯絡人的好苗子。
而且做科技成果轉化的這份工作,最重要的能力可不就是“忽悠”麼。對國內科技成果進行匯總,給科技成果找到它能夠施展的市場。做這個工作,確實少不了一份和人打交道謙遜的性格。
目前看來,既懂技術、又有國際視野,本身交往能力還強的人,胡文海還真找不出除了張紹忠以外第二個人來。
“咱們國內的情況張助研應該瞭解,很多技術不是沒有,而是大家不知道應該怎麼拿它去賺錢。就像這次70億專案的很多技術,國內都是現成的。但是每項技術單拿出來,好像就幹不成什麼事情。只有組合在一起,才看的出來它有什麼價值。”
胡文海醞釀了一下,接著舉例道:“比如說銀河1號,每秒一億次的運算速度很快了,但如果沒有大運算量的需求,它的產量恐怕最後也就是撐死十幾套。可伊拉克專案搞出來,如果再有機械輔助設計和模擬系統實現了,幾百上千套同樣也都是它。”
“所以說,這個新概念研發中心需要的人必須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思想要靈活。而且這個研發中心也受到了總後領導的認可,軍隊願意出一部分編制……”
咳咳,其實胡文海真想說的話是——做這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