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能夠支援生命。”
我十分確信我知道他所說的引數是什麼,但我還是問道:“什麼引數?”我猜他可能知道一些我不懂的東西——隨後的事實表明的確如此,而且令我大為震驚。
“你們的科學家知道四種基本力——實際上應該有五個,但是你們還未發現第五個。你們知道的四個是萬有引力、電磁力、弱核力和強核力;第五個是一種作用距離極長的排斥力。這五種力的強度差別很大,而且如果它們的強度值與它們的當前值有一絲差別的話,我們所處的宇宙將不復存在,生命也無從談起。以萬有引力為例:如果它稍強一點,宇宙早就坍塌了;如果它稍弱一點,恆星和行星就不可能形成。”
“可能是吧。”我回應著。
“就上述這兩種情況而言,答案是非常肯定的;我說的是這幾個強度值。你想聽一個更好的例子?很好。恆星的萬有引力會引起自身塌陷,而電磁力會將光和熱向外噴發,二者之間必須維持精巧的平衡。只有一個非常狹窄的取值範圍能保證這兩種力達到一個長久的平衡點,使恆星能夠生存。在此範圍內的一個極點附近產生的是藍巨星,另一個極點附近則產生紅巨星——兩者都不會支援生命。幸運的是,幾乎所有的恆星都處於這兩種極態之間——明顯是由於自然界的基本力在數值上的某種巧合而造成的。如果,舉個例子來說,萬有引力在強度上變化一丁點——讓我想想,我必須將數字轉化成你們的十進位制——十的四十次方分之一,這個數值平衡就將被打破,隨後所有的恆星都會變成紅巨星或是藍巨星,不會再有黃色的恆星照耀著像地球般的世界。”
“是嗎?只是十的四十次方分之一?”
“是的。與此相同的是,原子中帶正電的質子相互排斥,而強核力卻將各個核子束縛在一起。如果強核力的強度只比實際值弱一點,原子就不會存在——質子間的斥力會把原子撐開。如果它比實際值稍大,那麼世界上所有的原子只可能是氫原子。無論出現哪種情況,宇宙中都不可能出現恆星、行星及生命。”
“你是說有人選擇了這些值?”
“是的。”
“你怎麼能保證它們不是惟一值呢?”我說,”它們之所以如此這般可能是因為它們只能取這些值。”
外星人圓形的軀幹跳動著。“有趣的猜想。但我們的物理學家己經證明,在理論上另外一些值也是可行的。而且出現目前的五個值組合的機率是一除以六後面跟著無數個零,這些零的數目如此之多,即使你在宇宙中每個質子和中子上都刻上一個零都不能將其完全表達。”
我點了點頭,我以前也聽到過類似的說法。現在該是我出王牌的時候了。“或許這些常數所有可能出現的值實際上都存在。”我說,“但它們可能存在於不同的宇宙之中。世上可能同時並存著無數個平行宇宙,不過它們的物理特性可能不適合產生生命。如果我的說法成立的話,那麼我們的宇宙就沒什麼特殊的,它其實是無數個宇宙中的一個,只不過碰巧適合生命產生罷了。”
“噢,”霍勒斯說,“我明白了……”
我得意地把雙臂環抱在胸前。
“我明白了,”霍勒斯說,“這就是你誤解的根源。在過去,我們的科學家也犯過同樣的錯誤,他們要麼是無神論者要麼就是不可知論者。我們很早以前就知道了宇宙是各種力之間微妙平衡的結果。我覺得你們也或多或少知道這一點。然而弗林納過去的科學家用同樣的假設——可能存在無數個宇宙,由宇宙常數的其他可能的量值構成——否決了創世主的存在。正如你所說,如果所有可能的數值組合都存在,那麼我們這個出於某一組合之下的宇宙就沒什麼特殊的。
“但是,我們後來發現了世上根本就沒有與我們這個宇宙同時長期並行的平行宇宙。我們世界上的物理學家己經完成了你們現在正在探索的:即大統一場理論,一個融合所有現象的理論。我在你們的電視或廣播上很少能得到關於人類宇宙觀的資訊,但是如果你真的相信你剛才所說的,那麼我猜你們的宇宙學家目前正處於這一階段:即認為熾熱膨脹的大爆炸模型是最有可能的宇宙起源。是這樣嗎?”
“是的。”我說。
霍勒斯跳了起來。“直到新的相互作用——第五個基本力——被發現之前,弗林納的物理學家一直非常鍾愛大爆炸理論,很多人的名譽都建在它之上。第五個基本力的發現導致了能源生產上的突破,我們由此可以將飛船加速到十分接近光速,儘管相對論指出當物體接近光速時,它的質量會變得十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