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倒在了寫滿淚水和失望的1997年!4年職業聯賽的火爆,並沒有為苦大仇深的中國足球衝進世界盃的終極目標帶來結果上的蛻變。太多原本就是因為無聊才選擇關注足球的人們,再次隨著社會的整體意識的盲從而隨波逐流。放棄,成為沉重的中國足球不得不面對的話題。”
“首都的球隊,爭就爭第一!其實這恰恰迎合了北京人骨子裡的大爺脾氣,既然爭不到第一,至於亞軍還是勉強保級對於京城球迷而言,或許已經無所謂。不再有激情的保守打法就這樣對北京球市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傷害……”
“就是在這樣一種條件和隨時都會遭受歧視等不公平待遇的處境下,倔犟而堅強的楊晨最終憑藉自己的努力拿到了租借合同,並且在一個表現優異的賽季之後成功轉會。讓自己,讓北京,讓一名來自足球水平相對落後國家的球員得到了應有的尊重!為我們找回了屬於中國人的榮譽!這種堅持激勵著年輕的我們,無論在學習上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應該放棄,感謝楊晨。”
這一年我19歲,繼續求學。回憶著春節晚會上面王菲和那英的《相約98》,我們也一度對這個年份充滿期待。那時候的世界體壇,網壇還是連續6年排名世界第一的桑普拉斯的時代,費德勒、納達爾還不知道在幹什麼;NBA也還是喬丹的天下,雖然當時不喜歡籃球,也知道彼時喬丹的影響力絕對不是今日的科比、麥迪可以比擬的,而足球江湖更是將迎來我看球生涯的第一屆世界盃賽。
然而我關於中國足球、關於國安的記憶卻陷入一片混亂。
1998年宿命般地成為中國足球悽風苦雨、步履艱難的一年。中國球迷經歷了充滿希望的1994年,看到了激情燃燒的1995年,走過了滿懷期待的1996年,最後卻依舊倒在了寫滿淚水和失望的1997年!4年職業聯賽的火爆並沒有為苦大仇深的中國足球衝進世界盃的終極目標帶來結果上的蛻變。太多原本就是因為無聊才選擇關注足球的人們,再次隨著社會的整體意識的盲從而隨波逐流。放棄,成為沉重的中國足球不得不面對的話題。
好在此時的我依舊沒有太多別的嗜好,完成學業的閒暇之餘去操場上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