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出現在張雲山的面前,張雲山將它從兵器架上取了下來。軟劍的皮套很是柔韌,皮套表面細膩光滑,上面還有著一些花紋,在皮套的兩邊還有這一對暗釦,應該是可以圍在腰間的。張雲山輕輕地將軟劍抽出,一聲清脆的劍吟聲響起,劍身薄如蟬翼,表面上也沒有什麼花紋,用手輕撫兩側刃口,一條血線留在了劍刃之上。真實一把寶劍啊,居然如此鋒利。此劍名為“血飲”是張家祖上一位高手的成名兵器,劍身輕軟且鋒利無比,常常會以難以想象角度攻擊對手,傷在此劍上的高手可以說是不計次數。看著手指上的傷口張雲山無奈的苦笑。想不到這把神兵再次出世,第一個飲得居然是自己的血。
將血飲劍收在腰間,張雲山又看到了原本放置血飲劍的位置下方有著一把代鞘的匕首。張雲山想了想將把匕首拿起,只是稍微的看了看,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抽出匕首看到匕首的表面上已經是鏽跡斑斑,隨之而來的還有淡淡的銅臭味。這樣的一把匕首已經可以說是破銅爛鐵了,為什麼還會出現在這秘寶庫之中呢?想到這裡張雲山單手緊握匕首用力的向一旁的兵器架上揮去。只看到匕首無聲無息的在兵器架上的劃過沒有任何一點的阻礙,兵器架上的一節木頭也隨即掉落於地。張雲山微微一笑,想不到這個破銅爛鐵一樣的匕首果然是個寶貝,這張家寶庫果然是名不虛傳啊。
再看了看沒有了什麼其他的一些可以使用的武器,張雲山便回到那個放置著筆記本的箱子旁,爺爺說這個箱子裡放置著張家武學秘籍,想來哪部《太極印天決》應該也在其中。張雲山將箱子開啟,箱子裡是十幾本線裝書籍,在書籍之上,還有著一個存摺。這個應該就是爺爺留給張雲山的了,張雲山拿起存摺翻開,不由得輕輕地吸了一口涼氣,那上面的數字後居然是六個零,這可是實實在在的錢啊,比起哪些只能看不能拿的金銀珠寶可是實用太多了,這個存摺是居然有500萬之多,真是沒想到爺爺會給他留下這麼多。他本以為也就萬八千的呢,看來自己以後的日子不會太清苦了。
將存摺收了起來,張雲山看是檢視起箱子中的武學秘籍,張雲山也有一些功底,張雲山自然會選擇太極功法,太極拳分很多種類,只是流傳與民間的就有太極42式、太極24式,而在一些習武之人中又有陳氏太極、楊氏太極、吳氏太極等等。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真正精髓卻是太極十三勢。這太極十三勢在前文中已經提到過,而太極十三勢也是從《太極印天決》分化出來的。
在張家的武學典籍中並沒有行功法決,但是卻是有著一部更為勝之的。那便是《九法太極》
這《九法太極》和《太極十三勢》同源都是出自《太極印天決》,不同的是《太極十三勢》是經過三豐真人簡化傳出,而《九法太極》乃是張家先祖在傳出,而前者做記錄的功法更為全面,而後者則是更為精妙。所謂的《九法太極》主要是太極手法中九種變通法決分別是通、走、粘、急、緩、勢、撥、卸、引。其中蘊含拳腳輕身之術和內功執行之法。
張雲山翻開《九法太極》先看到的是太極的總決: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虛靈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乎,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秤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總決之後又是九法的分決,其中執行練氣之法大為精妙,直到此時張雲山才知道原來爺爺教給自己的太極拳就是這《九法太極》入門篇,當真可以說是用心良苦。
大致上翻了翻張雲山便將這《九法太極》收了起來隨即拿起了一把劍法秘籍。既然已經拿了血飲劍自然要找到練習的功法。這本《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