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7部分

如今吳國雖然滅了後梁,為大唐報了仇,又佔據了中原地區,要說順勢稱帝倒也說得過去,但要想從大唐那裡獲得正統名份就有些麻煩了,總不能現在臨時去立一個傀儡皇帝吧?那樣的話傀儡皇帝總要立個一兩年才好行“禪讓”,不僅時間較慢,而且有畫蛇添足之嫌。

但不立傀儡皇帝的話,就得從別的地方想辦法得到正統名義,這就需要眾臣開動腦筋了。

見眾臣都在沉思,楊渥開口道:“好了,稱帝的事情諸位現在就不要多想了,還是先把禁軍擴軍和建立屯田軍的事情做好吧。”

“是,臣等明白。”眾將連忙應承。

……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各軍都督們都在忙著擴編禁軍的事,與此同時,西征的柴再用大軍不斷有好訊息傳來。

正如之前預料的那樣,關中各地的兵力早就被朱友貞抽調得差不多了,這些地區對於是不是要投降吳國存在廣泛爭議。

一來吳國的政策向來對地方勢力打壓甚嚴,這讓那些習慣了梁國體制的地方官員們感到擔憂;二來關中畢竟距離中原較遠,距離晉國、岐國的地盤較近,這些地區的勢力自然有投降晉國或者投降岐國的想法。

不過這些反對投降吳國的勢力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卻是半點用處都沒有。

岐王目前正擔憂吳國的強大實力,自然不敢出兵與吳軍對抗,而晉國暫時也無意在關中與吳國交戰,所以當柴再用率領的吳軍西征後,各地勢力在得不到援軍的情況下頓時望風而降。

二月底,陝州、虢州投降;三月初,潼關兵不血刃落入吳國手中,華州、同州兩地也在兩天後向吳軍投降;三月中旬吳軍攻佔長安;接著,慶州、延州等地也在不久之後向吳國投降。

到三月底的時候,整個關中完全落入吳國之手。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而在三月中旬,當攻佔長安的訊息傳到洛陽時,楊渥正在洛陽郊外考察,陪在他身邊的除了嚴可求、郭崇韜、周本等人外,還有岐王的使者李從,不顧年邁、剛從南方親自趕來朝見的馬殷,不久前投降吳國的高季昌,以及定難節度使李仁福和朔方節度使韓洙等派來的使者等。

這些天各軍按照禁軍的標準對效義軍和降兵進行挑選,最後發現符合標準計程車兵比之前預料的還要少一些,根本湊不齊六萬人,只有五萬多一點。

所以楊渥乾脆下令在中原各州的廂軍裡面也進行一番挑選,將精壯計程車兵挑出來,併入禁軍之中,最終才解決了此問題。

至於剩下的降兵等則被編為屯田軍開赴剛剛平定下來的關中進行屯田。

此時楊渥帶著一群人正在視察的物件乃是洛陽城外的普通農戶。

在這個時代,雖然楊渥對“農為本、商為末”的提法向來持反對態度,但他不得不承認,在這個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只有穩定的農業才能讓國家保持安穩;若是農業生產出了問題,那麼國家的秩序就可能受到威脅。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時代的農業就是本,商業的重要性相對要弱一些。

中原地區作為整個中國最早開發的地區,其農業生產水平當然是沒得說的。

不過樑國久經戰亂,精壯男子大量被編入軍隊,再加上為了供應前方軍隊,梁國百姓承受的賦稅極重,不少地方都出現百姓逃亡,土地荒蕪的現象。

吳國佔領這些地區後,在第一時間便下令要儘快恢復生產,安撫流亡,減低百姓的負擔。

不過這些政策到底實施沒有,實施的效果如何,這些卻需要實際去考察一番。

可惜楊渥現在畢竟不是當初的他了,不管走到哪裡都是前呼後擁,再加上國務繁忙,根本不可能真的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只能在洛陽當地進行一番簡單的考察。

這番考察得到的結果還是讓他感到滿意的,至少從洛陽這邊的情況來看,各種減稅措施等都已經實施下去了,取得的效果也算不錯,那些田野裡面都被種上了小麥等,農戶的臉上都有了笑容。

雖說洛陽的情況不一定能代表其他各地,但能有這個結果還是讓楊渥感到滿意。

而跟隨楊渥前去考察的李從、高季昌、馬殷等人,則對楊渥“關心農務,愛民如子”的舉動深表欽佩,一個個直呼“古之聖君也不過如此”,讓楊渥有些哭笑不得。

從郊外回來後,楊渥打發了眾人,正打算回去洗沐一番,卻不料就在這時,嚴可求等人滿臉慌張的返回來。

“大王,不好了,出大事了,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