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8部分

這不僅是因為遠洋型攻擊潛艇的成本幾乎相當於近海防禦型潛艇的三倍左右,還牽扯到生產週期。德國發達的造船業跟工業,令德國可以在71天內便完成一艘u潛艇的生產。而民國卻遠遠達不到這個水平。平均一艘近海型防禦潛艇的建設週期約莫是87天左右,遠洋型攻擊潛艇(u潛艇的中國改進型)的生產週期卻長達144天,耗時幾乎可以建造兩艘近海防禦型潛艇了。考慮到民國新立之初海防的不穩,民國海軍的水下艦隊建設主要還是以近海型防禦潛艇為主。

基隆古名雞籠,一說因基隆山象雞籠形狀而得名,又一說認為該地以前為高山族凱達喀蘭人住地,“雞籠”是“凱達喀蘭”的閩南方言譯音。明末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張燮著的《東西洋考》裡,就有雞籠社、雞籠港、雞籠城、大雞籠街等記載。表光緒元年(1875年)設基隆廳時,才把雞籠改為基隆,其含意是“基地昌隆”。

基隆位於臺灣島東北角,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已解甲歸田,在鄉間隱居多年的劉銘傳憤然而起,準備重赴沙場,殺敵報國。清政府任命他為督辦臺灣事務大臣,籌備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撫,加兵部尚書銜。劉銘傳於1884年7月16日抵達基隆,第二天即巡視要塞炮臺,檢查軍事設施,並增築炮臺、護營,加強臺北防務。中法戰爭結束後,臺灣的重要性已經被滿清統治者所覺察到,經過先後幾任巡撫的建設,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的基隆港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已經成為臺灣最優良的海港跟軍港。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透過武力奪得了臺灣島後,基隆港在日本人手中得到了進一步的規劃與發展。人口在17年底已經突破二十萬人,總人口臺灣第四,並且因為地理位置優越不但吸引了大量的商船在此停靠補給、收購臺灣土產,日本人還在此進一步建設,強化了基隆港的軍事地位,作為日本臺灣駐屯艦隊的駐紮地。

根據民國在戰前得到的情報,日本臺灣駐屯艦隊中的主力艦……老式三笠號戰列艦、筑波號戰列巡洋艦,以及一艘去年年底才建設完成的最新式龍田號輕型巡洋艦盡皆駐紮在這裡以震懾民國。

在民國制定對付日本的鄭和計劃中,駐紮朝鮮跟日本本土的聯合艦隊,將交由民國海軍主力牽制、吸引,為民國陸上攻勢儘可能的爭取時間。而另一支位於南洋的日本艦隊,則交給民國的水下狼群們解決,為此李漢還特別指定了一個針對性計劃………獵鯨。

此次偷襲方案,民國突襲旅順、遼東半島的不僅有陸航的勇士們,也有海軍的勇士們,那就是這些過去幾年前只能在深夜跟民國完全控制的一些海域才能進行隱蔽訓練的潛艇部隊們,他們幾乎每天都聽著德國的那些水下狼群們在歐戰之中所創造的輝煌,卻只能在強大的日本海軍的威脅之下,被迫躲著避著,儘可能的延遲日本發展了他們的蹤跡。

而如今終於有了向日本人發洩心中憤怒的機會了,他們自然十分珍惜。

現在潛伏在基隆海港外海面之下的一共有十四艘民國海軍潛艇。其中有兩個型號,一個型號是民國結合了u潛艇的生產技術在美國霍蘭級潛艇基礎上自行設計研製的‘水獺級近海防禦型潛艇’,這種潛艇共有十一艘,佔去了偷襲潛艇中的絕大多數;而另一種則是根據u潛艇技術發展改造的海狼級遠洋攻擊潛艇,只有三艘。這些潛伏在日本臺灣駐屯艦隊所在基隆港基地門口的潛艇實際上在陸航的飛機發起攻擊之前就已經抵達基隆附近。他們是從福建的兩座海軍隱蔽軍港內出發的,經過了一夜的航行在天亮之前已經抵達了基隆港之外,在短暫的浮出水面進行作業之後,在天亮起之前,他們又都回到了水下,靜靜的分散潛伏在基隆軍港外,默默地等待著約定的戰鬥時間到來。

按照總參謀部制訂的作戰方案,陸航將於上午六點三刻到七點左右對遼東半島的日本發起攻擊,攻擊持續時間不會超過二十分鐘。而潛艇部隊的任務也是在陸航發動空襲的同一時間,對基隆軍港發起進攻,力爭在日本人還沒反應過來之前,是日本海軍駐基隆的艦隊失去戰鬥力。為後續在福建等待登船登陸臺灣島作戰的國防陸軍勇士們爭取時間。

現在,已經是上午六點五十分了,潛艇部隊可以出擊了。

海狼級潛艇的水下排水量不到七百噸,水獺級潛艇的排水量更是隻有三百多噸,都是非常適合在淺海活動的潛艇,不過由於魚雷數量較少,所以對於攻擊的精確度要求較高,總參謀部要求潛艇的艇長們務必做到彈無虛發,一顆魚雷換一艘防護巡洋艦,兩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