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暉灑在武當山上,遠處群山連綿,蒼翠的樹木都撒上了一層金光,不遠處真武大殿頂上的琉璃瓦,閃耀著熠熠光輝。
此時的武當派,可謂武林之泰山北斗,又有張三丰這個當世第一高手鎮館,就算是號稱武功之源的少林,也要禮讓三分。
沐陽只覺得胸中大暢,就連白天知道母親死訊的訊息後,心中的那種悲憤之情也減少了許多。
我做宋青書,絕不會那麼窩囊,江湖任我縱橫來去,任務是“泡周芷若”,看看這名字,一個‘泡’字道盡了任務的精華,手段只是過程,不用扭扭捏捏,最重要的是泡,泡到手就算成功。
“我要闖蕩江湖路,暢快仗劍行”,沐陽對著夕陽餘暉大吼一聲,聲震四野,驚起無數歸林的鳥雀。
“是誰在大聲喧譁,不知道做晚課的時間到了嗎。”一個嚴厲的聲音從遠處傳來。(未完待續……)
第229章:武當張三丰
沐陽被這突如其來猶如大呂洪鐘一樣的嗓音,震的耳膜發脹,新生恐懼,難道這就是內功練到絕強地步所能夠達到的威力嗎,自己距離對方應該很遠,對方竟然能夠用聲音,讓自己身體產生感覺。
剛才這個聲音,沐陽很熟悉,或者說這具身體的宋青書很熟悉,就是武當山的脊樑,武林第一高手,江湖中如山如嶽般存在的武當掌教張三丰。
沐陽站在房脊上,高聲回了一句:“回太師傅,青書剛剛練功忽有所得,孟浪了一把,請太師傅責罰。”
“到我殿中來。”張三丰說道。
終於要見到張三丰這位神仙中人了,沐陽心中感覺有些激動,雖然宋青書自小在武當長大,見張三丰並不是稀奇的事情,但沐陽卻是真真的第一次見這個傳說從宋末活到了明朝開國,被朱元璋親口叫做老神仙的人物,心裡還是有些激動的。
沐陽來到大殿之內,卻發現這裡並不是只有張三丰一個人在,武當七俠除了已死的五俠張翠山,其餘之人盡皆在此。
“見過太師傅、父親、師傅和眾位師伯。”沐陽一一施禮見過,然後才抬頭打量坐在正中蒲團上的張三丰。
仙風道骨,鬚髮皆白但卻面色紅潤如嬰孩,長眉自然垂下,身上著八卦道袍,真有如神仙中人一般。
只見張三丰含笑看著沐陽問道:“你說練功有所得,說來聽聽。”
沐陽剛才只不過隨口找了一個藉口,哪有什麼所得。腦子急轉,想起其他小說中一些武功的內容。湊了一些句子說道。
“孫兒剛才練習功夫時,突然覺得招式之妙。不外乎心隨意轉,想到手到,不拘泥於招式,有如下圍棋是高手過招,可達武功之高絕處。”沐陽說道。
這些東西其實在後世網路裡、論壇中經常看到,什麼化腐朽為神奇、無招勝有招,什麼不武而勝,都是一群嘴上高手在那裡過招。
不過張三丰確實聽得眼睛一亮,深深看了一眼這個武當三代弟子第一人。然後含笑點頭,用和煦的聲音說道:“你能夠想到這些殊為難得,我也是在80歲以後,才有了這樣的感悟,你小小年紀就能想到這一層,可謂練武資質絕佳。”
“只不過,內功招式有如地基,初期自然要遵循前人已經走過的道路前行,等你修為日深。自然可以達到心隨意轉不拘泥於招式的地步,不過現在嗎,還是好好練功去吧。”
這時宋遠橋說道:“整日胡思亂想,明日就要出發討伐魔教。不要在胡鬧了,趕緊回去做晚課。”
沐陽不敢反駁,施禮後退出大殿。
“師兄。不要對青書太過苛責了,他如今只有20多歲。但是武力已經不下於江湖一流高手,就是一些江湖上有些名氣的人物。也不見得能夠勝過青書。”俞蓮舟這個做師傅的說了一句公道話。
“孩子不能慣著,要不然成不了大器。”宋遠橋其實對宋青書也很滿意,但是現在就講究慈母嚴父,他為了教育兒子成材,自然要擺出一副嚴厲的面孔。
屋內眾人都習以為常,繼續說起明日出發討伐魔教的事情。
沐陽回到房間,心情還是很激動的,竟然一下子把武當山最重要的幾個人物都見到了。
明日就要出發去討伐魔教。
魔教,書裡說就是後世明朝的開創者,雖然那些所謂的江湖名門大派對魔教恨之入骨,但是沐陽卻覺得這些人其實做事很直率,比某些名門大派還要強上許多。
反正金老爺子的書中,除了武當派,其他幾派基本上沒啥好人,都是一些唯利是圖的小人,包括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