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幽蘭公主於南征途中失蹤後,鄭王傷心難抑,始終堅信公主尚在人間,決意南下尋找公主。自此跋野風踏遍華朝山山水水,尋找幽蘭公主。
其後威帝薨逝,順帝繼位不久,即遇桓國五大部落作亂。順帝被廢,赫蘭王登基稱帝,是為元帝。待跋野風聞訊趕回,順帝已死於南子之亂中。
跋野風馳援不及,後悔莫及,深感愧對先帝與皇后,憤而入宮刺殺元帝。豈料元帝恐遭人暗算,宮中早有高手埋伏,跋野風以一人之力,力敵宮中上百高手,擊傷格斃數十人,終以威帝所傳白鹿刀刺傷元帝右胸,而跋野風亦因寡不敵眾,傷重難支,不得不遠遁而去,自此之後下落不明。威帝之白鹿刀亦一同失蹤。元帝亦由此落下氣胸之疾。
數年後,在月戎國和桓國交界的草原上,出現了一夥來如風去如電的馬賊,神出鬼沒,屢屢作案,劫掠桓國官軍糧草,唯獨對過往客商秋毫無犯,桓國官兵數次圍剿皆大敗而回。這夥馬賊為首之人是一蒙面首領,手持一柄大刀,有萬夫不當之勇,當地的百姓說那就是桓威帝的白鹿刀。
三、幽蘭公主
滕皇后生有一子一女,子為後來的桓順帝,死於“南子之亂”。但其所生的女兒,史書記載卻僅一句:幽蘭公主,年十七,卒。
關於這個幽蘭公主,桓國民間多有傳言,道其出生時,宮廷溢滿清香,故威帝封其為“幽蘭公主”。
幽蘭公主性好習武,性情豁達。自幼拜在一品堂堂主易寒門下,練得一手好劍法,而其騎術尤精,勝過幾位兄長,與鄭王跋野風也不相上下。
滕皇后死後,桓威帝率大軍南征,幽蘭公主也隨軍南下。她原意似是長長見識,看一看母后心心念之的南方。但據貼身服侍其的侍女後來回憶:南征途中,幽蘭公主屢見戰爭慘象,數度勸諫威帝止息干戈,威帝及滕瑞仍未改初衷。
成郡一役,鄭王中“寒月將軍”蕭遙之計,被困野豬林。幽蘭公主率部前去救援,與蕭遙激戰數百回合,被蕭遙引入叢林之中,所幸她熟悉星象,安然脫險,孤身回到軍中。
麒麟谷一役,滕瑞施奇謀,引蕭遙入谷。幽蘭公主奉滕瑞之命,扼守躍馬澗。蕭遙逃至躍馬澗,被幽蘭公主一箭射中,跌落激流。但幽蘭公主亦被蕭遙丟擲的繩索卷中,隨之跌落深澗。
蕭遙後脫險回到長風騎,幽蘭公主卻芳蹤渺渺,再未現於人世。
威帝得知愛女罹難,痛哭不已,滕瑞也老淚縱橫,引發舊患,最終病逝於回國途中。
桓軍戰敗回國後,威帝嘗試圖與華朝和好,修書一封,懇請華朝忠孝王裴琰代為尋找愛女遺骨,裴琰也曾派人在躍馬澗一帶尋找,卻均無所獲。
一代幽蘭,自此長眠於異國他鄉。
ˇ一二三、生死一線ˇ
裴子放想法子擺脫董方的糾纏,急急出宮,卻見一人入了乾清門,忙停住腳步,笑道:“姜世侄。”
肅海侯姜遙三十五六歲,五官方正,目光清朗,微笑道:“裴侯爺,在下要入宮覲見皇上,改日再敘。”
裴子放拱了拱手,心知形勢不妙:肅海侯死忠於皇帝,他的三萬人定是隨時待命,京畿那幾個營只怕也是早有準備。他匆匆上馬,也顧不了太多,直奔相府。
裴夫人早得訊息,見他進園,摒退眾人,眉頭微蹙,道:“怎麼會這樣?不是―――”
裴子放卻一直在思索,口中道:“那個人,究竟是誰呢?”
“什麼人?”
“皇上身邊的神秘人,看不到真面目,但身手絕不在琰兒之下,皇上此番甦醒定與他有關。只是從哪兒冒出來這麼一個人?”
裴夫人吸了口涼氣,道:“只怕皇上是上個月就醒過來了。”將姜遠那夜的話複述,裴子放失色道:“只怕要糟,咱們太過大意了。”
裴夫人逐漸鎮定,冷冷一笑:“不怕。他醒來又怎樣?北面還掌控在咱們手中,他也不敢對琰兒怎麼樣!寧劍瑜和長風騎可不是吃素的。”
“他可真是陰險,居然封了琰兒為忠孝王。哼,又忠又孝,琰兒若是反,便是不忠不孝之人,沒人會支援他,這一手真是毒辣啊。”
“琰兒呢?”
“被拖在了弘泰殿,出不來。”
裴夫人道:“不等琰兒回來,即刻讓人由地道出城,傳信給寧劍瑜,讓他兵壓河西府。”
裴子放搖了搖頭,道:“謝澈現在還不想擔一個誅殺功臣的名聲,再說他也不想逼反長風騎,琰兒暫時沒有危險。我們若貿貿然調兵,只會授人口實。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