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9部分

優勢!

而此次宋徽宗之所以能有這種毫無紕漏的改變,鄭飛知道這絕對是因為自己的原因,當初正是自己給趙良嗣點明瞭這個紕漏!

不過這也正好,如此一來,這封信既有大宋皇帝“聯金攻遼”的意圖,也有大宋方面具體的行動方案與目標,更加增添了這封信的分量!

相信隨著這封信被送達遼國,必將如一顆重磅炸彈般引起轟動!

現在鄭飛所能做的就是等待,一邊準備人手等待秘密出使遼國,一邊等待著大宋使團的重新出發!

又十天後,滄州再次傳來訊息,馬政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共率領三艘偽裝為商船的戰船,帶了不下三百人以及充足的武器後再度離開滄州港駛向了大海!

大宋出使金國的行動再度重啟!

鄭飛隨即下令,由吳用、朱富帶隊,派出三艘船,以出海訓練的名義離開登州港,直奔遼國!

563,別惹太監

當鄭飛正在為聯遼買馬展開行動時,太子趙恆在經過長途跋涉後也即將抵達東南,宣撫使童貫親率東南各路文臣武將出城三十里相迎,以示對太子的尊敬。

只是迎接隊伍已按時到達迎接地點,但來路上還是空無一人,童貫隨即派出幾人騎著快馬沿路去查探太子一行的程序,剩下的人原地休息,等待太子的到來,唯有童貫帶著他的義子童師閔以及幾名親隨騎馬來到高地向遠處望去。

此番此景若是旁人看了定會以為童貫是掛念太子的安危,憑高遠望好及早發現太子一行的蹤跡,但真實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的,唯有緊跟在童貫身旁的童師閔才能近距離看到此刻童貫臉上那深沉的表情。

童貫的身型依舊魁梧,所騎之馬也依舊是萬里挑一的寶馬,從後面看,童貫雄偉的背影依舊能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感,但作為最熟悉童貫的人,童師閔還是能看得出,自己義父的頭髮比半年前要花白了許多,背也比半年前也要微微彎駝了一些,整個人不但瘦了一大圈,就連他眼中那雙令無數人畏懼的目光也黯淡了許多,他老了,他真的老了。

童師閔看著這個收養自己,把所有的愛都給了自己的這個老人的背影,突然有了一種很心酸的感覺,他知道自己的義父來到這裡並不是想急著快點看到那個太子,他只是想靜一靜,在一場即將到來的沒有硝煙但卻比戰場上的廝殺更加殘酷的鬥爭到來之前再最後享受一次寧靜。

只可惜童師閔也錯了,童貫並不是在享受什麼寧靜,而是在快速思索著一系列的事情……

當初童貫只是認為東南不過爆發了一場民亂而已,既然是民亂,則不過是群亂民鬧事,烏合之眾罷了,鎮壓民亂還不簡單?更何況他為了穩妥起見,還向朝廷請求調來西軍大將劉法助他平亂,劉法的本事他很清楚,有劉法及幾萬西北悍軍在手,平叛東南易如反掌!

但結果卻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先是他的請求被朝廷拒絕了,劉法及五萬大軍沒被派到東南,而是去了京東。

然後等他到達東南率領大軍與岐山賊寇交戰幾場後他也才發現這些所謂的亂民根本就不是想象中的烏合之眾,這些賊寇紀律嚴明,作風頑強,詭計多端,裝備也頗為精良。相比較下,東南的官軍卻是紀律渙散,軍備荒廢,人員也極度不整,千人的軍隊,缺額竟普遍達到四成甚至更多!

這還沒完,因為皇帝多年“花石綱役”的摧殘,各地的百姓也是一邊倒的站在了岐山賊寇的一邊,每天都有數不清的百姓從朝廷這邊逃往被岐山賊寇控制的地方;當朝廷軍隊進攻被賊寇攻佔的城池時,所面臨的守軍除了賊寇,往往還有全城的百姓;而當岐山賊寇進攻朝廷的城池時,官軍不但要抵抗賊寇的進攻,還要提防城中百姓會不會趁機鬧事攻擊官軍開啟城門放賊寇進城。

這仗簡直沒法打了,幾番大戰下來,童貫不但未能按計劃攻城拔寨擊潰岐山賊寇,反倒是吃盡了賊寇的苦頭,又連丟了數城!

萬幸的是,童貫不愧為主政西北軍務十幾年的老帥,他在接連的敗仗面前迅速穩住陣腳,透過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整頓大軍,終於在極短的時間內止住了連敗的頹勢,可以很負責的說,假如這一次來東南的不是童貫,而是別的什麼大臣,莫說是隻丟幾座城池,說不定整個東南大軍都早已被擊潰了!

能率領著相比賊寇更像是“烏合之眾”的東南大軍跟賊寇打成這個樣子,童貫已經是很不容易了,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南大軍在童貫的治理下也逐漸找到了一些打仗的感覺,雖然還未對岐山賊寇取得什麼大勝,但岐山賊寇已經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