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心頭的憋悶、痛苦、仇恨一股腦地傾瀉出去。他沒有立即行動,他還在等待,選擇一個最佳時機。

此後,朱元璋對他曾隸屬於紅巾軍這段歷史十分忌諱,有關小明王的龍鳳年號及龍鳳史料,都被他刪毀得一乾二淨。就連《明太祖實錄》一書,對他與小明王曾經有過的隸屬關係也隻字未提。

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嚴高大,他要在心頭抹掉過去的所有屈辱,他想透過有關記載讓後人知道,他朱元璋從來就是“無法無天”為所欲為,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第二件大事是在攻打張士誠時的諸暨爭奪戰中,謝再興叛變投敵。

謝再興是淮西老將,朱元璋親侄朱文正的岳父。謝再興部下有兩個將領攜帶違禁物品到揚州販賣被朱元璋獲悉,他不僅將這兩人殺了,還把他們的頭顱掛在謝再興廳上,謝再興心裡自然吃不消。接著,朱元璋沒有徵求謝再興的意見就擅自做主將他的次女嫁給徐達,謝再興心裡更是不高興,說嫁女“有同給配”。不久,朱元璋又派李夢庚節制諸暨兵馬,將謝再興貶為副將。謝再興一忍再忍,終於怒不可遏,一氣之下率軍投敵。

朱元璋得知此事,也萬分氣惱:“謝再興是我親家,反揹我降張氏,情不可恕。”

正是以此為起點,朱元璋對部下產生了嚴重的猜疑心理,密切監視他們的言行舉止。後來制定嚴格的軍衛法及大肆殺戮功臣,若追根溯源的話,似乎都與此事有關。

張士誠、方國珍一滅,朱元璋馬不停蹄,又平定了福建兩廣。然後,集中人力財力,北伐中原。

此時的朱元璋已遠非昔日可比,十多年的戰鬥生活與艱苦磨鍊已將他培養成一名既膽大又細心,既重視區域性又能宏觀總攬的軍事、政治統帥。元軍已在紅巾軍的打擊與內部間的明爭暗鬥中元氣大喪,元朝已如一座被蛀空樑柱的大廈,只消稍稍一推,就會轟然坍塌。儘管如此,朱元璋並未掉以輕心,而是周密策劃,制定出一套進可以攻可以守、既嚴謹又明確的北伐方略: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狹隘變態的農民皇帝(7)

先取山東,撤其遮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其郡;鼓行而西,雲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捲而下。

從上可見,朱元璋的戰術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逐漸擴大戰果。他對中國軍事地理形勢的準確分析及成竹在胸的戰略意圖,遠非元末其他草莽軍閥可比。即使不能穩操勝券,也可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可見朱元璋的成功並非偶然,其中有著某種必然的內在因素。

北伐軍按既定的戰略方針而行,所到之處,元軍不逃即降,真可謂勢如破竹。

當各地守將的告急文書雪片般飛向大都之時,元軍內部正值內訌,你爭我鬥,打得不可開交。北伐軍佔山東、下河南,抓住有利戰機,一鼓作氣,直指元朝都城大都。

元順帝擔心重蹈宋朝徽、欽二帝被俘的覆轍,於深夜率太子、后妃倉皇出逃,經過居庸關,奔向他們的發跡之地——茫茫草原中的上都。

北伐之戰於朱元璋來說,似乎打得輕而易舉,遊刃有餘,遠沒有鄱陽湖大戰之激烈。除了唯一的一次前往汴梁大會諸將研究新的戰局外,也不必他親臨前線坐鎮指揮。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八月初二,北伐軍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就在徵虜大將軍徐達等人率領下浩浩蕩蕩地開進大都。以此為標誌,歷時九十八年(一說一百一十八年)的元朝統治正式宣告終結,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

朱元璋之所以在後世經常受到人們的稱頌,很大程度上在於他是一位抗元民族英雄。是他領導的農民軍徹底打垮了蒙古軍隊,推翻了強加於中原人民頭上的元朝統治,結束了飽受欺凌的百年屈辱。

中國古代每一次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之後,都是換湯不換藥的改朝換代。歐洲農民起義的規模雖然不如中國,但也十分頻繁,對封建統治有著毀滅性的打擊。但是,起義者卻很少有自己想當皇帝的,他們恨透了封建貴族,起義的目的就是消滅他們,取消農奴制,建立土地公有的村社制。而中國農民起義領袖心中,他們的目的並不是要打倒皇帝、消滅皇帝,而是要取而代之,自己登上權力的峰巔。“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這句話便反映了中國民眾的普遍心態及主流思想。因此,新建的政權統治不過是前朝的複製與翻版,高高在上的是所謂的“真龍天子”——皇帝,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