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殿宇百間的關帝廟。也是孫綱事先沒有想到的。
關公古以來就被中國人奉為軍神和戰神。連中國海軍的軍艦上都有供奉(據說日本軍艦上還供有李舜臣的像。也不知這是從哪論起的)。而中國的第一所正規軍事院校居然就在關帝廟裡。恐怕就不能用“巧合”來解釋了。
反正孫綱知道以後。有種憋不住想笑的感覺。
傳統當中蘊含著新生。這也算是中校的一大特點
他是在參加保定軍校落成典禮的時候。才見到了這所剛剛建成的軍校的樣子。
(五百三十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成立
其實之所以把保定軍校的校址選在了關帝廟。並不只是為了想粘“戰神關公”的光。
軍務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節省時間。因為“改建”比“重建”畢竟要省時省力。
建成後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校舍區總面積約為一千五百餘畝。是現在中國規模最大的正規化高等軍事學校。
在保定軍校修建時。軍務部利用了原來的關帝廟廟產。並徵購了一些鄰近的民的。建成的整個軍校分為校本部、分校(包括小教場)、大操場和靶場四部分。校本部居中心。佔的一百八十餘畝。其建築格局系仿造德國軍事學院建成。為一片氣象森嚴的磚瓦結構的中西合璧式建築群。其四面有高大的圍牆。牆外有河環護。河兩岸種以成行柳樹。軍校大門在南側。隔河有高大的照壁與之相對。軍校門樓高大。面闊三間。氣勢之雄偉甚至可以與原來的大清直隸總督府大門相比。其朱漆大門飾以銅釘銅環。門楣上懸掛著書有李鴻章題寫的“陸軍軍官學校”六個大字的橫匾。門前有石砌的高臺階。階前的南路直通河岸。南路兩旁有巨大的石蹲獅一對。高可丈許。河上架設了一座平板橋。以通大操場。校本部分成了南北兩院。北院是生和教學區。又分東、中、西三院。東、西院為教室與學生宿舍。各有十排帶長廊的青磚瓦舍。佈局對稱。各排房舍之間有走廊相通。每兩排組成一個獨立的院落。院牆開月形門。每院能住約一個連的學員。中院有校部辦公室和“尚武堂”。高大的“尚武堂”坐北朝南。四周環以石欄。雕樑畫棟。氣勢宏偉。廳門兩側有張之洞題寫的一副楹聯。上書:“尚父陰符。武侯韜略。簡練揣摩成一廳;報國有志。束髮從戎。莘莘學子濟斯望。”堂前有長廊直達校門。“尚武堂”北面是個大空院。院內有兩棵並立的五丈多高的古楊樹。二樹之間懸掛一大銅鐘。平日官長即在這裡訓話及釋出命令。因此。這裡被視為全校之中樞。校本部的東側是分校。佔的九十二畝。靶場在分校之北;佔的三百三十餘畝。大操場成“半方曲”形。由北、西、南三面拱衛校本部。佔的八百八十餘畝。以西面之面積最大。
保定軍校從孫綱擔任軍務部長後不久就開始籌劃。到正式落成。一共花費了約半年的時間。因為總體建築大多是依照原先關帝廟的建築改建。因此校區建設的速度可以說是相當快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之所以能夠以如此快的速上也反映出了孫綱急於培養陸軍將領建設好中國陸軍的急迫心情。
為了保證保定軍校學員的素質。按照孫綱的要求。軍務部制定了《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章程》。規定學員從各省的陸軍中選拔。民間學生有志入學從軍者可由當的政府及鄉紳作保從普通學校當中選送。編成“入伍生隊”。先在保定軍校的分校過半年軍隊生活。經過嚴格的訓練之後。加以考核(包括嚴格的文化課考核)。合格者才能升入陸軍軍官學校。這樣就從制度上保證了保定軍校學員的生源和素養。
根據軍務部制定的規定。保定軍校的主要教學目的是為中國陸軍培養軍官。包括初級軍官(尉官)養成。中級軍官(校官)進修班和高階軍官(將官)進修班。現有的各省舊軍軍官(包含初級軍官)都要分批進入軍校進修學習。合格畢業後才可回到原來的軍職。初級軍官學習期為兩年。學科主要分為步兵、騎兵、炮兵、工程兵、輜重兵五科。中高階軍官的進修班學制為幾個月到一年。
軍務部同時規定。“凡為中國陸軍軍官者。均需在保定軍校畢業方可就任軍職”。孫綱之所以這麼規定。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從後世穿越來的他深深的知道。中國軍隊歷史上的“山”曾經困擾了好多優秀的國家領導者。同時這也是中國軍隊面對外敵入侵時不能團結一致的重要原因之一。
遠的不說。現在的中國海軍。就曾經被長期冠以“閩系海軍”之稱。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中國海軍的好多將領。都是出自福建船政學堂的學員。象海峽艦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