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海防力量最為強大的北洋方面來說,北洋防線自鴨綠江口起,迄於膠州灣,所包括的海域十分遼闊。沿海港灣包括青島、煙臺、威海衛、大連、旅順、營口、山海關、北塘和大沽,都需要構築相應的防禦工事,才可以構成完整的防禦體系。然而由於經費的限制,李鴻章只能擇要設防,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大沽口、威海衛和旅順口這三個地方。而在旅順口、威海衛和大沽口的“鐵三角”中,旅順口則是最為重要的基地。
自清末以來,是否應該在旅順口建設一個海軍港口,一直是一個有爭論的問題。很多人主張青島作為海軍港口,位置更好。而後人每每指責李鴻章選取旅順口是處於一己之私。實際上,李鴻章在旅順口建立軍港可以說是絕對正確的,對威海衛的建設也可以說富有遠見。而之所以未在青島也修建一個同樣有大量防禦工事的軍港,是因為當時李鴻章主要由於經費的限制,李鴻章自己也曾無奈的說過,“膠州灣地居南北洋之中,為北來第一深水船澳,
而李鴻章將北洋水師提督衙門設在了威海衛的劉公島,制定了北洋水師提督半年分別駐防威海衛和旅順口的定製,可以說用心是十分良苦的。
中國的國防體系在李鴻章手中初步奠定,而自己現在的任務,就是要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使中國的國防體系進一步得到加強和鞏固。
自己的任務,其實比起李鴻章那會兒,要艱鉅得多。
中國的海上防線,現在因為青島和香港的丟失,已經變得不完整了,而且由於日本被英法俄德四國瓜分,中國的沿海經濟發達的地區直接暴露在了西方列強面前,中國的海上防線承受的壓力,可以說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要大。
這其實也是他為什麼不惜舉借鉅債也要大力加強海軍的主要原因。
**************************************************************************************
精沒了,週一補上,呵呵,繼續求票
(五百五十三)不一樣的威海衛
來同俄國發生的戰爭,俄軍在陸地方向對中國的威脅TF上大得多,但中國沿海地區的經濟重心,是支撐中國打贏這場關係生死存亡命運的戰爭的物質保證。
退後一步講,一旦中國陸軍在北方戰線作戰失利,依靠南方的軍力和強大經濟力量的支援,中國就還有翻本的機會,可一旦這些地區遭到了破壞,即使中國陸軍在北部取得重大勝利,到手的勝利不但有可能全部化為烏有,而且也抵消不了南方經濟重心被破壞所帶來的損失。
何況,和俄國是盟友的法國現在也可以說近在肘腋,一旦戰爭爆發,法國人會不會就近出兵幫助俄軍作戰,還是個未知數。
預則立,不預則廢,在戰爭開始之前,把能夠想到的事情都作好,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加強威海衛的防務問題,孫綱主要是著眼於威海衛的陸路防務上面。
威海衛的海岸炮臺是以後擔任北洋水師炮術總教習的德國人漢納根經手設計並主持修築的,但和這個時代所有的海岸防禦工事普遍存在的缺陷一樣,這些耗資巨大的炮臺的陸上防禦較為薄弱。它們在實際戰鬥中很容易被敵人繞開,從後面的陸地方向攻破,完工的時候漢納根就向李鴻章指出來了這個問題,“這些炮臺的攻擊範圍只能達到海面,對於炮臺後方受到的攻擊無能為力,護,敵人一旦從後面繞過來進攻我們,將變得十分容易”。威海衛炮臺完工後,李鴻章視察威海防務,也認為“威海衛地闊兵單,全恃後路遊擊有兵,以防抄襲,方能鞏固”,為了保護這些海岸炮臺,李鴻章曾經在威海衛後路佈置了十六個營的陸軍兵力以資守護,但後來的戰爭證明效果並不理想,再加上這些清朝陸軍的戰鬥力十分的低下,這些問題在甲午戰爭中徹底暴露無遺。
大東溝海戰結束後,日本人為了挽回敗局,曾經組織了一次對威海衛的海陸聯合“偷襲”,一隊日軍從威海衛後方登陸,作為對威海衛守軍的牽制,結果威海衛後路守將戴宗和劉超佩一聽到日軍來襲就嚇得屁滾尿流,棄軍逃跑,結果威海衛後路守軍全部潰散。幸虧北洋艦隊的300海軍陸戰隊員在林穎啟的帶領下及時發起了反擊,而日軍因為兵力單薄,不敢久戰,很快退回海上撤走,才避免了一場彌天大禍。
事後戴宗和劉超佩雖然畏罪自殺,但他們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卻是無法挽回的。李鴻章也因此受到了清廷的處分。
威海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