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3部分

“現在就過去,抄傢伙”林鬱青猛地將杯中的白酒一飲而盡,說道。

三個人回到了屋裡,林鬱青開啟了牆上的一個櫃子,從裡面取出了一支38式突擊步槍扔給了夏科拉,自己取過了一支霰彈槍,而林夫人則取出了一支造型奇特的德國毛瑟1932式手槍。

“夫人還真是有好貨啊。”夏科拉看見了林夫人手中的槍,不由得很是驚訝。

“這是‘斯佩伯爵’號朗斯多夫艦長贈送的紀念品。”林鬱青有些得意地說道。

德國1932年式7。63毫米毛瑟手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的一種手槍。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由德國費德勒兄弟研製,並以毛瑟命名。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千克,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鐘900發,有效射程50至150米。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中國的部分兵工廠也有仿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較為廣泛。20響的“駁殼槍”和“盒子炮”就是指這種手槍。

駁殼槍,中國又稱盒子炮,“淨面匣子”。其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毛瑟兵工廠在1897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次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還有一種全自動型的,稱做快慢機,毛瑟兵工廠則稱之為M712速射型。在1931年5月量產。而駁殼槍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最早的駁殼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利用工作閒暇聊設計出來的。但是該槍最後申請專利者是毛瑟兵工廠的老闆,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在1897年的時候,毛瑟兵工廠希望能為德國軍隊生產駁殼槍。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廠停產駁殼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採用駁殼槍作為軍隊的制式武器。在這幾十年裡毛瑟廠估計大約生產了一百萬把的各式各樣的駁殼槍。而其他國家仿造生產的數量則幾倍於此。各國軍隊不採用駁殼槍並不是因為該槍的質量不好,而是因為它價格太高,而且該槍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而做為步槍又威力太小了,實在是不上不下,左右為難。但所謂瑕不掩瑜,駁殼槍真正被使用者所喜愛的是在中國。德國駁殼槍在其大量生產的四十年曆史中,內部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因此可以說原始設計幾盡完美,沒什麼可改進了。分解一支駁殼槍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一顆駁殼槍的子彈就可以將槍分解,盒子炮是醜得可愛的標準典型,幾乎是羅曼蒂克的。

盒子炮在毛瑟廠又稱菲德勒手槍, 是該三兄弟與其有極大關係的另一明證。 當時, 半自動手槍剛剛起步, 全世界還沒有任何一個軍隊使用半自動手槍作為制式武器。 毛瑟深知,

若要成功, 必須要得到一個主要強權的軍隊合約, 因此他將盒子炮命名為毛瑟軍用手槍,希望能取得一個軍方合約。 不過事與願違, 一直到1939年毛瑟廠停產盒子炮為止,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採用盒子炮作為軍隊的制式武器。 而盒子炮的生產也不生不死的拖了四十年, 毛瑟廠估計大約生產了一百萬把的各式各樣盒子炮。

毛瑟在生產盒子炮的歷史中, 內部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因此可以說是原始設計幾盡完美,沒什麼可改進了。盒子炮採用短後座力式作業。閉鎖榫套在滑套下方,前方卡入閉鎖機組,上方嵌入槍機下的兩個凹槽,在擊發時,

後座力使得槍管兼滑套(及槍機向後運動,此時槍膛仍然是在閉鎖狀態。由於閉鎖榫前方是鉤在主彈簧上, 因此有一小段自由行程。 由於閉鎖機組上方的凹槽, 迫使得閉鎖榫向後運動時,

只能順時針向下傾斜, 因此脫出了槍機凹槽。此時槍管兼滑套因為閉鎖榫仍套在其下,後退停止。 槍機則因為閉鎖榫脫出, 得以自由行動, 繼續進行扣下擊鐵、 拋殼的動作,

最後因力量用盡, 復進簧將槍機推回、 上彈, 回覆到待擊狀態。

可以全自動發射的速射型, 在槍的左側有一個選擇鈕, 當該鈕在半自動狀態時, 一切作業與普通盒子炮相同。 在該被旋到全自動時, 情況就大不相同了。 首先是機簧被該鈕抵住,

因此只要扣住扳機, 機簧不會滑開, 而是始終保持在受壓的狀況。 換言之, 失去了捕捉擊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