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了山東百姓和德軍的衝突升級,從而引發戰爭,讓山東全省落入德國人手裡;又阻止了可能發生的民變,同時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聲望。
這回山東差點了事了,如果不是楊士驤處置得當,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想到“鉅野教案”引發的惡果中國到今天還沒有消化,孫綱的後背就直冒冷汗。
從這件事的處理來看,楊士驤可以說作得堪稱完美,如果換成了他的前任李秉衡老大人,恐怕就是另一個結果了。
李秉衡一生清正,廉明自潔、忠君體國、勤政愛民,是大清朝一位少有的好官,他在任期間和孫綱及丁汝昌相處的也都很好,可由於他在處理對外問題上一直堅持強硬立場,不知道變通,結果迫於德國方面對中國的壓力而被免職,雖然他自己對此毫不在意,但孫綱知道後還是很為他感到惋惜。
楊士驤和李秉衡一樣,都出身於中國的傳統士大夫階層,但兩人在處理對外問題上行事皆然不同,曾經也很讓孫綱感到奇怪。
山東那邊總算沒有出事,讓孫綱大大鬆了一口氣。
楊士驤還告訴他準備想辦法治理黃河造成的水災,改變那裡的生存環境,“求垂諸永久之法”,避免山東以後再發生大規模的民變,“免以一地之民變危及全國”,他看出來了山東水災造成的一系列問題的危害性,想要一勞永逸的解決黃河問題,眼光可以說是十分長遠的。
(二百五十一)陸軍初成
如果中國年輕的官員裡面能夠多幾個象楊士驤這樣的傢伙,國家的局面應該還能好些。
只是,維新派裡面,孫綱目前還沒有發現這樣的人物。
維新派眼下在搞什麼他現在並不關心,有李鴻章在朝中主持,應該能好些。他現在只希望朝廷能快點把答應的海軍經費“兌現”。
由於英國海軍的訪問這次給了朝廷很大的刺激,光緒皇帝批准了李鴻章的關於追加海軍經費700萬兩白銀的建議,主管戶部的翁師傅也表示同意,但又說因山東黃河決口,“整治河道為第一急務,而列強環飼,海軍首當其衝,需費亦急,不容偏廢”,先解付給海軍200萬兩白銀,“四洋水師各50萬兩,以應急需”。
德國佔領青島的事給了翁師傅太大的刺激,《膠澳租界條約》上他的名字讓這位兩代帝師最為珍惜的“一生清名”毀於一旦,他也由此轉了性子,對海軍的發展表示了高度支援,這次一下子拿出來200萬兩銀子給海軍,對一向“以節省為天職”的翁師傅來說,算得上是少有的“大手筆”了。
雖然對孫綱來說,從朝廷擠出來的這點“奶”,還是太少了點。
但如果那個“對日索償權”能夠給他的話,他就有辦法能變出錢來了。
李鴻章聽孫綱說的想要地那個什麼對日本的“索償權”。他腦子裡一下子還沒轉過彎來,發了電報向孫綱詢問,孫綱又給李鴻章寫了一封長信派專人給他送去。在信裡詳細說明了這個“索償權”是怎麼回事,目的都有哪些,那個想賣日本女人抵債地“創意”他也沒有瞞著老頭子,雖然說這個“主意”聽起來有些“損”,畢竟,這是用中華文化同化日本人、讓日本不再對中國的發展造成威脅的計劃當中很關鍵的一步,最好能取得老頭子的支援。
老頭子沒有給他回信,只是讓送信的人給孫綱捎話。說他將“力促朝廷允之”,就沒別的了。
孫綱也沒有多問,這些天,他總是去孫文那裡,觀看東省鐵路護路隊和北洋護商保安隊“鐵甲車隊”、“巡防馬隊”、“巡防步隊”的聯合操練。
在段祺瑞等人地努力下,這些支冠名為“什麼什麼隊”的陸軍快速度反應部隊已經初具規模,具備了相當的戰力(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是北洋陸軍退下來的有相當戰鬥經驗的官兵),段祺瑞給他們灌輸的作戰理念就是“快速移動,集中火力”,依照這個原則組織了多次演練。
孫綱和孫文在高處用望遠鏡觀看。只見炮兵們在段祺瑞的指揮下乘坐裝有鐵甲護板的列車在鐵路上快速移動,在步騎兵的掩護下迅速進入陣位,集中最強的炮火進行“轟擊”,然後騎兵在張作霖和吳佩孚地帶領下開始向“敵人”發動衝擊,步兵在曹錕和馮國璋的帶領下發動迂迴攻擊,並對“敵方陣地”實施佔領,“各隊依令而行,秩序井然,技藝嫻熟靈動,非他軍可比”。孫綱看著這支初具規模的陸軍部隊,心中的喜悅和自豪難以言表。
作為一個男子,和女人不同,男人們的心裡或多或少的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尚武情結。
指揮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