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日久生情擦槍走火。早點把朱靈兒支開。於人於己都是一種解脫。就讓玲瓏和她慢慢折騰去吧!
僕從貴精不在多。上岸之後留了劉二、常三與毅先生在身邊。應該夠用了。
英孃的回應比想象中的要積極,這天日落時分派人前來回話:事關重大,賤妾無法獨自做主。侯爺如確有誠意,就請允許賤妾與幾位心腹兄弟登島拜謁,當面請教具體合併事宜。
楊致皺眉默思片刻,爽快地給了答覆:好。三日期限不變,明日或後日隨時恭候大駕。
如若所料不差,英娘這是想向他借一樣東西用一用:刀!
分割線
PS:重新整理了一下原來地故事大綱,後面應該會順一些了
第152章 登岸
玲瓏、江城璧與熊展久經殺戮,反應雖比楊致稍慢,但也不難看出英娘有借刀殺人之意。
熊展答應合併之後,兩家精銳盡數齊集砣磯島。如果英娘憑藉她手中現在的力量,設計反戈一擊的話,等於是自尋死路,這種可能性顯然微乎其微。向一個早幾天還將自己這邊殺了個人仰馬翻的強敵變相投降,不管條件如何誘人,總歸是件令人憋屈的事。英娘本人在權衡利弊之下,骨子裡應該是願意合併。可手下人馬都是夫家的老底,領著他們自成一家在海上劫掠還問題不大,若要一夜之間改旗易幟,要人人心服必定極為不易。對英娘來說,無論從現狀考慮還是從長遠計,親自動手進行一次內部清洗顯然不太現實。
即使是變相投降,也要講究方法藝術,也要考慮到消除後患。英娘這麼快就回應帶人登島重新談判,貌似將是否合併的最終決定權交給了對此持不同意見的心腹之人手上,其實她心裡很清楚:楊致本就挑明是先禮後兵,擺下了訂立城下之盟的高壓態勢。她根本不敢奢望手下這幾個人能戲劇性的扭轉局面,甚至對楊致是否留有與他們討價還價的餘地都沒敢抱半分指望。你們不死心不服氣?可以。我也不想揹負自相殘殺的惡名,只好領著你們到這兒來送死了!
第二天晌午,負責巡海望的海盜來報:英娘率領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正浩浩蕩蕩開來!船隊共有大小船隻四十七艘,其中巡海大船十六艘,小船三十一艘,所載人馬數目不詳。
這麼抄了家底帶出來談判,包含了太多耐人尋味的資訊。既可理解為英娘為了向楊致表示決心,沒有給自己留餘退路。她手下那幾個心腹擺出這麼一副陣勢,無非是想有恃無恐為自己壯膽。即便談判不成,楊致悍然翻臉,自問還有與之一拼的本錢。這其中既有英娘擺了他們一道的成分,也足見這幫人當中沒什麼能夠擘劃全域性的人才。若真想做兩手準備。只要選出兩個真正悍不畏死的代表隨同英娘前往就夠了,何必如此興師動眾?楊致是能隨便唬得住的人麼?
說到底他們是大大低估了楊致的胃口。婚禮前後兩日讓你們大搖大擺地一來一去,就已經令他夠不爽的了。這一回不管談判結果如何,那還能放你們回去?這分明就是送羊入虎口啊!
英孃的船隊剛一駛近砣磯島海域,有不少部眾心裡就有點打鼓了:海面上居然出現了另外兩支同等規模的船隊,成“夾道歡迎”之勢。一左一右靠了上來。
英娘這一方連同她本人在內,登岸的談判代表共有五人,隨行護衛的海盜不下五十人。楊致這一方地談判代表,卻只有他與玲瓏夫婦二人,一身簇新僕從打扮的劉二、常三與曾六、朱靈兒隨侍左右。
賓主雙方煞有其事的落座之後,楊致便直奔主題道:“俗話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夫人與諸位在這短短數日之內再度駕臨,我夫婦深感榮幸。想必諸位業已看到,為了歡迎諸位到來。江先生與熊老大親率一眾兄弟前往海上迎接了。關於三家如何合併之事,我前日已向夫人做了詳細說明。不知諸位考慮得怎樣了?今日儘可暢所欲言。”
英娘對他一臉貌似親和的慵懶笑意印象實在太過深刻了,微一頷首。輕咳一聲回頭向坐在她左首的二人笑道:“賤妾回去以後,連夜將侯爺的意思向手下兄弟們如實轉達,賤妾這兩位兄弟以為還有值得斟酌商榷之處。你二人對侯爺提出的合併方案有何看法,此時不妨當面講來,也好與侯爺從長計議。”
二人當中有一個稱得上是楊致的熟人,號稱英娘手下三大金剛之一的黃品,曾與楊致交過手。在楊致眼裡,這兩個人定屬堅決反對合並地死硬派,也是英娘要借他之手鏟除的異己分子了。但他並不介意英娘借用自己的屠刀。而且很樂意為她背這個黑鍋。
像英娘這樣世代為匪地老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