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8部分

灑灑數萬言,實際上等於是先帝自述形式的生平回顧。代為整理潤色的先帝在位三十一年以來頒佈的聖旨與起居注,實際上就是為了彰顯先帝的文治武功,以在後人眼裡好看一些。由此可見,先帝對身前功過、身後聲名非常看重。

太宗皇帝知兵好戰,知人善任,雄武無雙。大夏由割據西北金城貧瘠一隅的藩鎮,在位期間疆域拓展了數十倍。兵鋒銳利,政治清明,國力強盛,為後世子孫鋪排出了吞併天下的大好態勢。

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無可否認的是,夏太宗或許不是一個好人,但絕對是一個稱職的好皇帝。

皇帝賓天國喪必須守孝三年,依據大夏禮制,以日代月,無須贅述。在此期間,楊致重操舊業,又成了新皇的超級保鏢。趙啟宣佈繼位稱帝之後,第一道口諭就是:“姐夫,不,飛虎侯,父皇大行,諸事繁雜,我……這個朕的人身安全,恐怕要辛苦你了。”

於情於理,於公於私,楊致都沒有理由不答應。重又裝備起單刀、強弓,貼身護駕。但這一回根本無須打打殺殺,以為趙啟撐門面的成分居多,更像是在作秀。

新皇寢殿的安全有無處不在的金子善負責,皇宮大內的安全有內廷禁衛將軍嚴方負責,皇宮外圍的安全有禁軍驍騎將軍韋志高負責。趙啟身邊連只蚊子都飛不進去,所謂人身安全,何須他楊致操心?

先帝曾經說過,有的事只能做,不能說。

如今的楊致有錢、有權、有地盤、有艦隊,結義兄弟徐文瀚有宰輔之才,衛飛揚有將帥之能,秦空雲是執掌大夏首屈一指的新興財閥秦氏長子,儼然已是一個以楊致為首的實力雄厚的勢力集團。

認真說來,楊致是出自新皇“龍潛”時的門下。能貼身護駕,便是宣告對新皇的鼎力支援。趙啟要向諸方勢力傳達的潛臺詞是:現在我才是皇帝,誰都別想亂說亂動!否則的話,哼哼。關門!放楊致!

翌年,即夏曆隆昌一年元月初十日。先帝國喪已除,新皇舉行登基大典。大赦天下。

新皇登基之初的執政綱領,通常是無為而治,鞏固皇位,安撫人心,穩定局勢。

隨後聖旨接連如雨頒下:尊奉梅妃為聖母皇太后。恩赦廢太子趙恆,封為雍王,賜邸另居。樞密院太尉陳文遠、首輔大學士王雨農、寧王趙當、康王趙敢同朝輔政,寧王與康王除各自承襲王爵的世子外,凡是二王嫡出的王子。一概賜封郡王。

原被緝拿下獄的郭子光、劉秉德、李子寬等三位重臣恩赦出獄,以原職留任,“戴罪立功”。耿進“病癒”,仍以武英殿大學士身份入閣為相。包括徐文瀚等原被降黜的宰輔大學士、各部尚書,一律官復原職。原被緝拿下獄的三十二位各級官吏,一概開釋,回府“反省”待旨。

衛肅賜爵三等公,因其久病未愈,“不忍”委職。恩准其安居府中頤養天年。擢拔其子衛飛揚為禁軍都尉。兵部左侍郎沈重調任禁軍偏將。

先前諸方勢力的人馬,統統有份,幾乎都或多或少的嚐到了甜頭。一團和氣,皆大歡喜。很多人都十分樂觀的估計。新皇比先帝要好伺候多了。但徐文瀚與楊致卻可斷言,趙啟的心機與手段,只會比他老子更狠。

在牢牢掌控局勢的前提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至於能否像趙啟死去的老爹一樣,將他們置於掌中運用自如。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趙啟的政治智慧、帝王權謀、心胸氣魄,都將是漫長而嚴峻的考驗。

頒給楊致的旨意姍姍來遲。大夏海關總督一職雖已任滿,但除楊卿之外,無可替代。從先帝駕崩到新皇繼位登基,已然告一段落。旨意一到,便意味著楊致已經完成在這幕大劇中擔當的角色,是時候該滾蛋了。若是再留在長安,連同新皇在內的許多人都會感到不安的。

趙啟很清楚楊致的能力與脾性,海關總督一職換了別人未必就幹不了,但沒了楊致的支援,一定什麼都幹不成。

此時辭官走人,無論是對趙啟,還是對楊致來說,無疑都不太現實。大夏需要穩定,夷州需要加快發展步伐。那就接著幹吧!

這年頭手握重權的高官,如果沒有達到董卓、曹操、司馬懿這類猛人的檔次,是不可能做裸官的。若是楊致一股腦兒將妻兒老小遷往夷州,即便是一頭豬都能想到,萬一哪天您要是心血來潮,想過一把稱王稱帝的癮,難道讓新皇揹著石頭打天去?縱然闔家遷回祖籍信陽居住,也仍是在大夏治下,有什麼太大的意義?除了招來猜忌與攻訐,還會招來更加嚴密的看守,不如暫且裝個大方。

夏曆隆昌一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