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9部分

動,說成是美軍的單獨行動。

整個行動的準備非常充分,火炬行動非常順利。在阿爾及利亞境內,法軍的抵抗有名無實,不到二十四小時便告結束;在奧蘭和卡薩布蘭卡,法軍計程車氣略高,也僅抵抗了二天。戰鬥變成了一場向突尼西亞的賽跑。

對法國人來說,戰爭早在39年就已經結束。多數法國人不知道為何而戰。為德國人戰鬥,法國人覺得自己象叛徒。為國家而戰,哪個政府才代表法國,這也是個問題。維希政府投降的事實,太令人失望了。

相比之下,法軍更願意與盟軍合作。就象魏剛說的那樣,“假如你僅僅帶1個師來,我將向你開槍;假如你帶20個師來,我就要擁抱你了。”

法國人與盟軍的合作,出乎希特勒的意料。惱怒之下,德軍揮師佔領了法國南部,維希政府垮臺。希特勒還迅速派出了援軍。

21日,增援的德國空軍和國防軍在突尼西亞登陸。

隆美爾的形勢不錯,在隆美爾軍團與英國第8集團軍的較量中,打了個平手。然,考慮到美軍向突尼西亞的快速推進,他感覺到,自己的勝利全無意義。即便戰勝了英軍,也是不敗而敗。

反覆請示了希特勒,隆美爾把義大利人甩給了蒙馬利哥,率領部隊快速撤退到利比亞。蒙馬利哥除了義大利人外,僅俘虜了少量德軍。

然而,這些都無濟於事。主力陷於東方的德國,還有整個歐洲要保衛,在同實力雄厚的美國工業系統的較量中,不可能取得勝利。

況且,德國的海軍實在夠嗆,盟軍在地中海的海、空軍襲擊,嚴重地干擾了德軍的補給。

8月中,英國第八集團軍成功地繞過了利比亞的馬雷特防線,突尼西亞的盟軍佔據了壓倒多數。9月1日,突尼西亞失守。

9月7日,北非德意軍隊全部投降,盟軍僅俘虜就超過十五萬之眾。

這是一個大勝利,極大的振奮了盟軍的信心,使盟國人民有了戰勝德國信心。丘吉爾說,“在阿拉曼之前,我們戰無不敗;在阿拉曼以後,我們將戰無不勝。”——這話只能作為一個良好的願望了,事實很快就給了丘吉爾當頭一棒。

盟軍在非洲獲勝以後,登陸歐洲就提到了日程上來。如今,美英兩國有了更多的選擇。除了從英國出發,進擊法國北部,一舉打垮德軍。兩國還有了新的選擇,就是從突尼西亞出發,攻克西西里和義大利,再從那裡進攻巴爾幹,或者法國南部。

北非戰役結束後,便開始歐洲登陸戰——“曙光行動”。這本是美國人竭力主張和要求的。英國人為了換取美國人支援北非行動,被迫同意的。“曙光行動”不是英國人想象的那種小規模登陸牽制行動,而是一次規模較大的登陸作戰,一次戰役。

然而,剛剛大獲全勝的北非戰役,卻沒有助長美國人的信心。

戰前,馬歇爾將軍及其屬下,都對美軍的戰鬥力信心十足。而英國人以為,新兵沒有實戰經驗,需要更多的訓練。這也是兩國在制訂作戰計劃時的重要分歧之一。

誰知道,剛與德軍交手,就叫隆美爾打了個滿臉開花。如果不是德軍指揮出了問題,恐怕會一直把美軍趕到海里面。

戰後美國人的態度大變,又嚴重地低估了美軍的戰鬥力。對“曙光行動”是否繼續,美國人非常憂鬱。但時間到了這時候,蘇聯的形勢越愈發的不妙。

斯大林格勒的戰鬥已經持續了五個月,中軍的轟炸比德軍還頻繁。大量燃燒彈的使用,連綿不斷的轟炸,已經把城市變成一片廢墟。而伏爾加河水路的中斷,更加劇了供給的困難。當地的大多數工廠都毀於轟炸,或者是搬遷到居民區,以小手工作坊的形式存在。

斯大林使盡手段,來催促美英儘早登陸歐洲。北非作戰在蘇聯人眼裡,完全是不負責任,推萎拖延的手段。蘇聯與美英的不信任加深了。美英沒有對中國宣戰,這就很令蘇聯人不滿意。第二戰場從歐洲挪到了北非,更加深了不滿。斯大林生性強硬,威脅的電報,絡繹不絕。

蘇聯人堅持不了多久了,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前,蘇聯紅軍計程車氣為低谷,德軍幾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幾座城市。是斯大林格勒的戰鬥,鼓舞了人心,使蘇軍恢復了士氣高昂。中國對蘇宣戰,這是個沉重打擊蘇聯人勉強維持下來。斯大林格勒淪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蘇聯人士氣已經不高了,如果因此崩潰,蘇聯可能就此土崩瓦解。即使堅持住了,但斯大林感覺不到某種誠意,也可能發生盟軍所不願意見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