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以前更好。每家都有不一樣的規矩,我們劉家的規矩訂下的不多,但只要是訂下的。就是必須得遵守的,希望你們記住這一點。至於有什麼規矩,家裡的張管事下來會告訴你們。”
這些話我說得嚴厲,他們彷彿被我面上算得有些冷的表情嚇到一般,一等我說完,就有些發顫的應聲。
“是,奴才記下了。”
“奴才記住了。會好好守住規矩的。”
。。。。。。
聽著他們參差不齊回答聲,我擺了擺手。眾人的聲音一下截止。
知道定是學來的冷臉嚇住了他們,我掃了眾人一眼,放緩了些表情:“至於你們各家的小子,到了五歲以上。十五歲以下年紀的,下來都與張管事報備上,明天起每天上午都到學館念半天的書,年歲更大也想念書的,也與張管事報備上,以後自會有安排。”
一聽這話,眾人帶著興奮的議論聲和驚呼聲響了起來,細一看,發出驚呼的多是孩子。而那所謂的議論聲,只不過是大人輕聲責備他們孩子的聲音而已。
看著孩子們眼中閃閃的亮光,我終是忍不住的對他們送去一個輕笑:“好了。都別責怪他們了,只要他們能好好讀書,努力學習田地裡的活計,將來他們會有出息的。”
說完,我看向了旁邊含笑看著我的爺爺:“爺爺,爹。大伯,你們還有什麼要交代的?”見他們都搖頭。我看向了恭身站在旁邊的張老實。
“張大爺,你這就帶著他們分房子去吧,順便把家裡幾項規矩什麼的事都與他們說清楚,入學名單理好交給我哥哥他們就成,明天一早就讓孩子們到學館去,溫夫子知道怎麼安排的。”
張老實恭敬的應下後,才是帶著依然不時打量我的10個農奴家庭離開。看著他們臉上那憨厚的笑容中,幸福與激動混雜在一塊,讓我心中也生起了更多的成就感。
感覺時間越是不夠用,時間流逝的速度卻彷彿更快。
臘月十三一早,農奴家庭裡9個年歲不一的小子進了學館,他們上午與其他學子一般唸書,中午後就回到作坊東外院,張老實會給他們安排些田地裡能做的活計,學習一些種植的知識。
農奴們這一到來,建在河邊的鴨、鵝兩個養殖場,和建在我家裡邊那山樑中部路下方兩個養雞場中的一個養雞場也在這時運作起來了。
雞苗、鴨苗、鵝苗在之前奶奶她們就號召村民們給孵了一些,雖然每種數量如今都不足1000只,但如今也只有慢慢再從村民們和集市上收購一些回來。
人工孵化的事我是想過,但如今條件還不太成熟,只有等養殖場正常運作起來,雞、鴨、鵝開始產蛋,再在養殖場邊建起人工孵化場。
畢竟四個養殖場,都是以每個養殖場能養殖5000只雞的規模建起來的,光靠跟村民買,幼苗就會大小不一,不方便管理。
這些家禽的幼苗期就是關在養殖場內餵食,每天餵食三次,餵食的時候必須先有節奏的敲打一陣鐵盆,發出巨大的聲響,然後才給它們投食。
等它們長到一斤多後,這些家禽也應該訓練成了聽到那有節奏的敲盆聲,就知道“開飯”了,如此後,白天裡就能把它們放出養殖場外進行散養,讓它們到莊稼地裡找些蟲子吃,每天早晚各餵食兩次,聽到敲盆聲,它們定會乖乖的回到養殖場吃食。
當然了,也是得在田地裡的農作物都長高長壯,不會被它們禍害到時,才能放它們進田地。
這些打算我早在家裡給大家講了個清楚,也細細的給張老實講解過,他辦事我是放心的。
山樑中部的大道上方,在四個山樑上,也各建了養殖牛、羊、兔的三個養殖場,兩個外公家如今開始給我家收起了牛、羊兩種牲口。
兔子暫時沒讓外公他們去收購,因為爺爺打算著就用家裡後園中的三百多個兔子當種兔,山貨店裡也放出話,讓獵戶們抓到了活野兔子,不輪公母都比市場價高10文的價格收購。
一晃到了臘月二十,在過十天就過年時,在麗江府唸書的三個哥哥回來了。有了他們的幫忙,家裡忙碌的眾人自此終於輕鬆了些。
時常的通訊,念著書的三個哥哥非常清楚家裡的現狀。一回來就把需要管理的活計上了手,我自此也輕鬆了不少,更瘋逛的“巡起了田”,花起更多的時間,奔忙於大清朝幾個大府城之間。
過年前,正是水果好銷的時候,何況我空間中的這些水果。不光品質好,而且正是這時節的稀罕貨。價格好不說,更是搶手。
敘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