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口,就將地上的這具無頭屍體給吸進了肚子裡。
蛇吃東西是不用咀嚼的,而是靠身體來消化。看見它將這具屍體緩緩地吸進了肚子裡,我們這才鬆了一口氣,因為大蟒吃了東西之後會用很長的時間來消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會睡覺,這基本上是蛇類的一個習性,所以想到這裡的時候,我基本上已經猜到為什麼這裡會有這些石塔,以及為什麼會從地底竄出來一條大蟒了。
但是與此同時,想到這點也讓我渾身連著打了幾個冷戰,不禁為我們的處境而堪憂。因為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現在我們就站在蛇窩上,這些石塔也不是用來幹別的,就是用來豢養這些巨蟒的地方。
想到這裡我看了看身前身後密密麻麻的石塔,情不自禁地嚥了一口唾沫,如果石塔裡面的巨蟒都像它這樣跑出來,就算我們人再多也不夠它們吞食的。
十三不是傻子,我能想到的事他當然能想到,而我們三個人在這期間則一動不敢動,因為一旦被這條巨蟒察覺到我們的動靜,說不準它就會攻擊我們,眼下還不如等他睡著了我們再逃走,這是最保險的法子。
這裡豢養著這麼多的巨蟒,足可以看出魏大梁城也好,還是長生墓也罷,都是一個極其詭異而神秘的地方,因為在看到這條大蟒出現的時候,我想到了陪陵人蟒。
所謂的陪陵人蟒就是找出兩株能改風水格局的榕樹,先將鎮陵譜埋入地下,榕樹植到其上,然後捉來以人俑飼養的巨蟒,這種蟒在陵譜中被描繪成了青龍,極其兇猛殘暴。當巨蟒吃夠了人俑之後,就會昏睡過去,這時候再動手活剝了蟒皮,和人一起裝進棺中,蟒肉人體,加上桐木棺底,與這株老樹就會逐漸長為一體,得以長久地維持肉體不腐不爛。
這種墓葬手法只有極其有權有勢的人才可以做到,因為單單是豢養巨蟒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因為這樣的巨蟒都是要靠人來養的,否則就達不到最後的效果,除了王公貴族,普通人根本沒那個本事。
而這又讓我想起一則小時候爺爺給我講的故事來,那時候只覺得聽著有趣,可是現在想起來,不禁為之汗顏。
據說夏朝時候有一個鄉紳為人非常殘忍霸道,他所住的那個鎮子的基本所有收成都要被他剝奪殆盡,那裡的村民吃穿不保,個個面黃肌瘦,憔悴異常。
據說有一天這個富人突然改了性子,雖然收成所得依舊被他剝奪殆盡,可是他卻又將這些東西施捨給村民,村民一開始也很不解,可是漸漸地也沒發現有何異常於是就習慣了,而且不單如此,這個富人還經常送魚送肉到村民家裡,幾乎每家每戶都受過他的恩惠,而且他竟樂此不疲,一時間他那惡霸的形象漸漸變成了一個活菩薩。
由於生活水平的改善,這個鎮子的村民開始漸漸地白胖起來,可是之後這個鎮子就開始發生離奇的怪事,就是每天都會有人失蹤,起初人們並沒有察覺,可是漸漸地失蹤的多了,村民就起了疑心,經過一系列的調查,發現失蹤的都是白胖發福的,而精瘦憔悴的一直都相安無事,而且事實證明後來也的確是如此。
而這個富人還是依舊每日往這些村民家裡送魚送肉,而且村民又發現鄉紳經常去的村民家不出一月就會有人失蹤,於是有人就開始懷疑是否是這個鄉紳將這些人給擄走了。
於是他們又記起了鄉紳的惡霸形象來,一時間人心惶惶,他送去的魚肉再沒人再敢吃,這鄉紳見了這情形,於是撕掉了好人的偽裝,強行讓下人來抓人,而且強行讓他們吃魚吃肉。
他將青年男女統統抓到自己的地方像是豢養家畜一樣豢養,只剩下一些老弱幼殘留在家裡。據後來有一個逃出來的人說,這個鄉紳養著水桶粗的一條巨蟒,這條巨蟒每天要吃三四個人,這鄉紳將他們養得白白胖胖的就是用來喂巨蟒的。
這個故事就只講到了這裡,那時候我除了害怕還有好奇,於是問爺爺那個鄉紳為什麼要養這麼大的一條巨蟒,爺爺那時候只是說:“這條巨蟒是要和他一起進棺材的。”
我記得我問過結局:“那他後來和它一起進棺材了嗎?”
爺爺便沒有在說話,他只是說:“小遠,這個故事,以後會有人給你講它的結局。”
也有最後這一句話我聽不太懂,那時候我還天真地以為一個人喜歡蛇已經到了這樣不可思議的地步,可是到了後來知道了陪陵人蟒的事之後才知道,這個鄉紳只是想讓自己死後屍身不腐,甚至他可能幻想這樣的話就能長生不死。
那麼魏王長生墓之所以會稱之為長生墓,也應該和這些豢養的巨蟒有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