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9部分

陽周遭,對整個河南露出鋒利爪牙虎視眈眈。

在大唐軍隊中,李光弼和郭子儀的部下所屬兵馬,應該是屬於戰鬥力頂尖的了。而唐軍這一次的大敗雖然有決策上的失誤,戰略上的誤導,但郭子儀心裡有數,史思明麾下鐵騎彪悍勇勐,幾番與唐軍正面衝撞,自己的兵馬都落在了下風。這也是唐軍潰敗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必須要有正面認識,范陽軍中能征善戰者不在少數,而能人和各種奇人異士更是層出不窮。范陽軍與江南的流民義軍可完全是兩個概念。

當然,這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承認並公開渲染的。否則,不要說軍心要被動搖,就是皇帝那邊也無法交代。滿朝文武長安權貴們根本就不能接受,大唐軍隊的戰鬥力竟然不如一群河東叛軍,郭子儀這些當世名將竟然不如史思明麾下的一群胡兒將佐。

郭子儀心裡暗歎一聲,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既然皇帝命孔晟率江南山南軍北上,又命自己和李光弼分別從徐州和相州兩路圍攻洛陽,也只能是按照詔命行事了。

至於皇帝在詔命中提到的,這三路兵馬哪一路先拿下洛陽,誰的功勞就最大。郭子儀也沒有太放在心上,他認為三路圍攻包圍洛陽,固然是當前最佳的戰略決策,但史思明雖死,但史朝義篡位奪權,定都在洛陽。因此,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同時也是為了清理史思明麾下的舊臣勢力,史朝義幾乎將史家政權的大多數兵馬都佈置在了河南一線,總數應該差不多有十五六萬人。

郭子儀麾下只有六七萬人,李光弼的殘兵敗將還有四萬餘人。即便加上孔晟的五萬人,總兵力也比起范陽軍基本相當,但整體戰鬥力卻不是同日而語。

李光弼新敗,軍中士氣低迷,可想而知。郭子儀這邊稍好,但也強不到哪裡去。至於孔晟這五萬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孔晟的本事再大,個人之勇就算是堪比天神,也無力迴天,他率領這麼一支毫無戰鬥力的軍隊挺進河南,擺明了就是給范陽軍送菜吃的。

因此,在郭子儀看來,三路大軍哪一路都很難拿下洛陽。即便是形成三面合圍,要攻克洛陽防線,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耗費巨大的代價。

洛陽城防高深,駐紮著史朝義的嫡系鐵騎,這支兵馬曾經一度席捲整個范陽、河東,打得大唐官軍聞風喪膽。

最終的結果,可能朝廷還是要調集西北兵馬入關,由太子李豫統率,從長安東進,才有可能對范陽軍構成實質性的威脅。除此之外,別無良策。

但孔晟已經兵進唐州,郭子儀不可能坐視不理,留在徐州按兵不動。幾乎是在孔晟出兵許州的同時,郭子儀也從徐州整軍出征,他的行軍目標是汴州。如果他的這一路能拿下汴州,才會對孔晟或者李光弼的另外兩路形成有效聲援唿應。

但拿下汴州何其艱難,史朝義在汴州陳設重兵,為的就是防範郭子儀的徐州兵馬。在史朝義的心目中,郭子儀是最值得警惕的大唐將領,只要能抗住郭子儀兵馬的進攻,洛陽就安枕無憂了。

其次是李光弼。不過,剛剛大敗李光弼,范陽軍中能瞧得上李光弼的人也不多。因此,史朝義在鄭州佈防的兵馬起碼比汴州少了一半。

至於許州方向的孔晟及所謂的山南江南聯軍,史朝義壓根就沒有太當回事。孔晟的名頭他也有所耳聞,但個人之勇勐對於兩軍對壘的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大兵團的軍隊衝鋒對抗,取決於整體的戰鬥力。包括史朝義在內的范陽軍將領,幾乎沒有一個人不認為,孔晟麾下的這支烏合之眾,必將一擊必潰!

所以,史朝義在洛陽外圍的東南方向的祈水城只屯兵一萬人,卻由他麾下的勇將駱悅親自統率。有這一萬人,足以抵擋孔晟的江南山南兩軍五萬人!最不濟,即便駱悅擋不住,祈水城失陷,還有洛陽鎮守的近五萬鐵騎。

以洛陽高深堅固的城防,如果史朝義大軍固守,沒有個二十萬兵馬靠時間和空間來換取成果,幾乎不可能攻克洛陽城。當然,史朝義顯然不會固守,區區山南江南臨時拼湊之師,壓根就不值得范陽軍重視。

五萬鐵騎出城衝鋒,必將孔晟所屬兵馬碾為灰塵!(未完待續。。)

第七百二十一章 大唐戰神(2)

第七百二十一章大唐戰神(2)

郭子儀出兵之時,李光弼也率自己的八萬哀兵重整旗鼓,扛著巨大的思想壓力,由相州挺進南下。

朝廷上下對於他兵敗的各種爭議,以及圍繞著這場兵敗的各種喧囂,李光比心知肚明。他知道皇帝之所以暫時沒有追究他兵敗的責任,主要還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