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這大明都有一個很大的相似性,那便是體恤百姓之苦,致力於維護大明安定。
自從盧象升聽聞趙巖起兵清君側後,路上盧象升甚至會冒出如此的想法,那便是若是換了趙巖做皇帝,他能否接受的問題?
這個想方讓他很矛盾。
若真如此,木已成舟,他又能如何?平心而論,若是趙巖當了皇帝,那天下必然煥然一新。
而此番,趙巖重組內閣的行為,卻是盧象升最願意接受的。
他對於趙巖掌控大權並不反對,內閣若由他控制,大明必然能迅速安定。同時又保全了大明皇室的地位,可謂是皆大歡喜。
而朝中的東林黨人,領了立憲各項材料回家後,隨即認真閱讀了起來,令他們欣喜的是,趙巖竟然提出了與他們東林黨思想相近的反對君主**的措施,之前東林黨人顧憲成便主張“散權”,實質是削弱君權,錢一本主張“公天下以選舉”輔臣,而趙巖此番立憲,這幾點都做到了。
東林黨是明末一個敢於抨擊時政;要求澄清吏治,改革弊政,礅於為民請命,堅決反對惡勢力,為了國家民族的命運,甘願赴湯蹈火的黨派。
明朝後期,商品經濟和手工業有明顯的發展。東林黨人基本上代表江南中小地主和商人、市民的利益。他們在重視農業的同時,特別重視工商業,主張惠商恤民,積極參與反對礦監稅使、反對對工商進行封建掠奪的鬥爭。
趙巖對這個黨派的感覺,是即有認可之處,亦有不敢與之苟同之處。
他認可的是東林黨的氣節,東林黨人出生工商,對錢財並不太過熱衷,所以許多東林黨人皆有高風亮節,同時反對皇親、元勳對土地的豪奪。
不認可的地方,則是東林黨人太過偏袒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階級,竟然把商稅全免了,也許是這個年代的人,對商稅的重要性並沒有太清晰的認識。
明代不是宋代,明皇朝靠的是農業稅的支撐,而宋朝不同,宋朝除了農業稅,商業稅也是一個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