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看著方從哲等諸位文臣臉上的喜色,臉上也有一絲笑容閃過,只見他繼續開口道:“為張居正平反,就這麼定了。治國之道,需一文一武,文臣能安邦,武將可定邊,二者缺一不可。
昔日張居正輔政之時,任用戚繼光等名將,南驅倭寇,北御韃靼,我大明邊疆方能安穩一時。
但是,戚繼光因受到張居正之牽連,被罷職回鄉,含冤受屈,最後因病而死,此乃我大明之憾事。
今朕既已決心為張居正正名,又怎可讓忠勇如戚繼光之人繼續蒙塵?”
朱由校此言一出,方從哲大驚,立刻抬頭,瞪大了眼睛,看了朱由校一眼,隨即又迅速掃了一眼剛才那些還在興奮,如今卻是呆愣在原地的東林黨之人一眼,嘴角露出了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方從哲剛想說話,韓爌卻先他一步說道:“陛下,戚繼光是當年張居正的親信,當年張居正倒臺,戚繼光受牽連免職。
為張居正一人平反,朝廷的波瀾尚可控制,如果再加上戚繼光的話,怕是朝堂的波瀾不太好控制啊。
不如這次就先平反張居正,戚繼光平反之事可以後面徐徐圖之。”
朱由校聽到韓爌這麼說,環視了一眼其他大臣臉上的神色,見到他們沒有什麼動作,臉上露出一絲嘲諷的笑容。
朱由校認真的打量了韓爌一眼,正打算說話,方從哲卻目光堅定,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為不然。戚繼光之功,不可磨滅。
遙想當年,沿海倭患肆虐,百姓生靈塗炭,戚繼光募以新軍,創鴛鴦陣法,經大小百戰,橫掃倭奴,護我沿海黎庶。
其練兵之法、治軍之道,為軍中楷模,所著兵書傳之後世,啟迪兵家智慧,此等英雄,不該蒙塵。臣請陛下為戚繼光平反!”
兵部尚書崔景榮聽到方從哲這麼說,也站出來說道:“陛下,首輔大人所言極是,且當下局勢,外患嚴重,正需振奮將士們士氣。
為戚繼光平反,必能振奮邊境將士們計程車氣,激勵將士們奮勇殺敵之心!”
吏部尚書周嘉謨聽到崔景榮這麼說,站出來反駁道:“陛下,戚繼光是一代名將,其功績自是不可磨滅。
然當年之事,牽扯甚廣,朝堂局勢錯綜複雜。正如韓大人所說,為張居正平反,已非易事。如今再貿然為戚繼光平反,兩者一起,臣恐怕會引發更多非議,擾亂朝綱啊。”
禮部尚書沈?聽到周嘉謨的話,冷冷一笑,也站出來道:“周大人此言差矣。
戚繼光為我大明立下赫赫戰功,沿海百姓受其庇佑,方能安居樂業。
如此英雄,僅因朝堂黨爭而被棄之不用,乃至含冤而死。實乃寒了天下將士之心。
今陛下欲為其平反,正是順應天理民心之舉,臣以為,不但不會擾亂朝綱,反而能大振我大明軍威,令將士們奮勇效命。”
方從哲接著附和道:“沈大人所言極是,陛下聖明燭照,洞察秋毫。
想當年戚繼光先是大破倭寇,衛我大明海疆,後又北上薊鎮,加固邊防,令韃靼不敢輕易南侵。
如此豐功偉績,若被長久埋沒,我大明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又怎對得起那些在邊境為我大明浴血奮戰的將士?
今為其平反,正是重塑我大明軍心士氣的關鍵契機。”
刑部尚書黃克纘也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也同意方首輔和沈大人所言。
為戚繼光平反,可彰顯陛下用人唯賢、敬重功臣的胸懷。
如今遼東之地戰事頻繁,將士們士氣有所低迷。
此時若能昭告天下,為戚繼光平反,必能讓將士們重拾熱血,煥發出昔日奮勇殺敵之豪情。”
朱由校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道:“黃愛卿所言,正合朕意。
諸位愛卿莫要再爭,朕心意已決。
戚繼光是大明的功臣,不該因朝堂黨爭受此冤屈。
朕要為戚繼光將軍平反昭雪,還他一世清名,以慰其在天之靈。
一來,還忠臣公道;二來,借其威名,重振我大明軍威,激勵後世臣子。
朕欲追封戚繼光為靖海侯,賜諡號‘武毅’,著兵部籌備,於京城及戚繼光建功之地,舉行盛大祭禮,緬懷其豐功偉績,讓天下人皆知朕對功臣的敬重。
至於戚繼光的家人,解除既往所受一切禁錮束縛,賜黃金千兩,以養其家。
凡戚家子嗣有志報國從戎者,可直接入軍擔任百戶一職,續戚繼光保家衛國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