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平反張居正和戚繼光的旨意下發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影響越來越大,擴散到整個大明疆域,每到一地,便引發當地官員、軍隊以及百姓的熱議。
也因此,朱由校在這些人心中的形象也逐漸發生了蛻變,他的形象逐漸高大起來。
他不再是傳聞中那位年幼的、痴迷於木匠活的大明皇帝了,而是一位睿智、仁德、英明神武的大明聖主。
朱由校在內書房中,看著魏忠賢正在分類今日從通政使司拿來的奏疏。
過了片刻,魏忠賢將整理好的奏疏一一擺放在案桌上,弓著身子,諂媚地說道:“萬歲爺,今日的奏疏都在這兒了。
這一部分是朝中御史對您歌功頌德的一些奏疏,您看看。”說著,魏忠賢輕輕的將桌案上的一小摞奏疏往前推了一下。
朱由校聽到魏忠賢這麼說,臉上不自覺的露出了一絲微笑道:“哦~朝中御史歌頌於朕?倒是有趣,朕便看上一看。”隨即,朱由校從這一摞奏疏上拿起一本看去。
一開始,朱由校還是笑著的,但是,隨著朱由校往下看時,卻發現了問題,只見這一本奏疏上寫的是“臣聞上古賢君,承天命而治萬民,德潤四海,功蓋千秋。
今吾皇朱由校陛下,睿智天縱,聖德昭彰,實乃大明之幸,蒼生之福。
陛下明察秋毫,洞悉往昔沉冤。毅然平反張居正公,此等魄力,堪比堯舜之明斷。
張居正昔日改革,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雖蒙塵一時,然陛下獨具慧眼,撥雲見日,令其功績重見天日,使得吏治有望澄清,政令再度暢達,為我大明官場注入蓬勃生機。
此乃知賢用能之舉,足以垂範後世,令朝堂諸臣感奮,願效死力以報陛下之恩。
陛下雖春秋尚輕,然心懷我大明之文臣,每思至此,臣等誠惶誠恐。
在此,臣等叩謝皇恩,願陛下龍體安康,大明江山永固。
湖廣道監察御史
劉芳
萬曆四十八年十一月十號
謹奏
”
朱由校看著這本奏疏,眉頭微皺的將其放下,接著拿起下一本開啟看去,第二本奏疏上寫的是“臣伏惟我皇朱由校陛下,德配天地,仁覆九州,即位以來,屢施善政,震撼朝野,傳頌四方。
平反張居正一事,盡顯陛下高瞻遠矚。
張公之改革,于田賦、吏治、水利諸般政務,皆有開創之功,曾使國富民強。
陛下此舉,不只為一人洗冤,更為國尋回失落之珍寶。
如今各級官員,立志重拾張公遺策,精勤政務,吏治煥然一新便在眼前。
此皆陛下一言九鼎,扭轉乾坤之力。
臣深信,大明有陛下如此英明神武之主,必將邁過艱難險阻,重回巔峰盛世,臣不勝欣喜,恭呈此奏,以頌聖德。
山西道監察御史
江秉謙
萬曆四十八年十一月十號
謹奏”
朱由校眉頭皺的更緊,將這本奏疏也仍在桌案上,繼續拿起下一本看去,其上寫的是“臣聞,明主用人,唯賢是舉;聖王斷事,公正無私。
今吾皇朱由校陛下,以睿智之資,行撥亂反正之舉,平反張居正一案,真乃功耀千秋,德被萬世之舉,臣等文臣不勝感佩,特具此疏以頌聖恩。
張居正,昔日宰輔,身負經天緯地之才,懷定國安邦之志。
其在位時,推行
“一條鞭法”,革新田賦制度,令賦稅徵收明晰簡便,百姓負擔大為減輕,農商得以蓬勃發展;考成法一出,吏治為之一振,各級官員勤勉政務,朝堂效率飆升,政令通達四方。
彼時大明,在其操持下,漸有中興之象。
奈何風雲變幻,公蒙塵受冤,良法美政幾近廢止,國家陷入困局,臣等每念及此,痛心疾首。
幸逢吾皇陛下,獨具慧眼,洞察往昔冤屈。
毅然下詔,為張公平反昭雪。
自旨意頒佈,朝堂上下仿若春雷乍動。
官員們重拾熱忱,百姓聞之,歡呼雀躍,皆贊陛下之聖明。
陛下雖春秋尚輕,卻能明辨是非,讓賢才得以善終,讓我大明重回發展正途。
臣等不勝欣喜,恭呈此奏,願陛下福壽康寧,大明繁榮昌盛。
浙江道監察御史
左光斗
萬曆四十八年十一月十號
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