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於是在此之後,中國的孩子仍然會繼續畫畫,但是在他的筆下,卻再也不會有粉色的小熊誕生了;而受到誇獎的美國孩子,則會繼續自己的創作,繼續自己想象力的發揮,創造出藍色、綠色甚至銀色的其他動物來。

在中國,三千年的文明傳統為我們締造了太多的禮儀和規矩,當這些條條框框滲入到家庭中時,造成的最直接影響就是教育成為了傳承這些條框的手段,幾乎每一代孩子都在這些條框的限制下生活,等他們身上與生俱來的創造性被剝奪一空之後,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規矩的傳承者,於是,調教下一代懂規矩、講禮儀的過程便再度開始了,如此週而復始,形成了惡性迴圈,最終導致我們整個民族在創造能力上的不足。

當我們瞭解到這樣的現狀後,一個新的問題又橫亙在我們面前:這就是為什麼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如此執迷於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4.孩子最需要的東西

如果不去加強並發展兒童的個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

——蘇霍姆林斯基

在我們嘗試著回答上一節末尾的問題前,首先要弄明白這樣一個問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

答案是相當簡單的,孩子需要幸福感,尤其是當這種幸福感來自於他的父母時,就更顯得彌足珍貴。

那麼也許有的家長會質疑道——我已經給予了孩子最好的吃穿,讓他上最好的學校,給他配備儘可能多的資源,甚至於為他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時間,這些是否已經足以讓孩子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對於這樣的質疑,我們必須引入心理學中的需求理論,藉以回答這個問題。

按照心理學的理論,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可以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生理上的需求是最基本,最原始的需求,它意味著餓了要吃飯,冷了要穿衣,病了要吃藥,困了要有房間讓他睡覺。

安全的需求指的是保證自己免於災難,不遭飛來橫禍,而社交的需求是要有家庭、朋友、同學的關懷、愛護和理解,是對友情、信任、溫暖、愛情的需要。

所謂的尊重需求,指的是自尊、他尊,以及權力慾等,像我們的許多孩子都希望能當上班幹部,每天在同學們敬佩的眼神中生活,即屬於這方面的需求。

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等級的需要。滿足這種需要就要求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工作,最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成為所期望的人物。

現在我們知道的,對於被家長悉心呵護的孩子來說,前三種需求基本不成問題,他們唯一需要的,就是在身邊人給予的尊重中,用最喜歡的方式來完成自己願意做的事,繼而得到最大的滿足。

當我們的孩子在家長的支援與信任下,透過自己的努力畫好一副畫、或是搭好一架模型、唱好一支歌后,他就已經因此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滿足感,如果再能夠獲得家長的認可與誇獎,那麼由此帶來的幸福感是無可比擬的。 。 想看書來

第二章 心靈關懷缺失,扼殺獨立人格的成長(6)

現在我們知道了,孩子最需要的東西是幸福感,而這種感覺最好的獲取源頭既不是吃不盡的零食,也不是玩不完的玩具,更不是一流的學校,比起這些東西,唯一能讓孩子體驗到最強烈幸福的只有從家長那裡得到的認同。

正因為如此,幸福與其說是用任何其他方法,倒不如說是用孩子對於情感的敏感性來達到的。

如果一個孩子具有了自我實現的能力,那麼他從趣味的愉快中所得到的幸福,要比由慾望的滿足中所得到的幸福更大,他從一幅畫、一架模型中獲得的歡樂,要遠比昂貴的奢侈生活所能提供的歡樂大的多,而這也正是家長能夠給予孩子心靈上最好的關懷與慰藉,其價值要遠勝於其他領域。

當我們瞭解到孩子的這一心理特徵之後,也就知道了孩子真正渴望得到的究竟是什麼,然而當我們把目光投射到家庭教育的現狀中時,實際的發現是——幾乎絕大多數的中國孩子,都無緣體驗到這一層面的幸福。

讓孩子幸福,給予孩子必要的心靈關懷,這本是家長必盡的責任,然而為想要知道什麼會出現這一局面,我們就必須轉換視角,從家長的角度來考量這一嚴重扭曲的現實。

5.散落已久的心靈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