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將軍卻不屑於和李植同列,看李植過來,他趕緊往旁邊走了幾步挪開。
連續幾天,李植都是一個人站在武將陣列的最尾端,無人理睬。總理盧象升和總兵副將們議論怎麼迎敵,討論得很激烈,李植人微言輕也插不上嘴。不過聽他們議論,李植大概知道了目前的敵我情況。
目前盤踞在官軍附近有三家流賊,便是闖王高迎祥,闖將李自成和老回回馬守應。
其中北面有兩家流賊,是高迎祥和李自成。
闖王高迎祥是流賊領袖,他一家有部眾九萬。探馬偵查確定其中有飢兵四萬,老賊一萬五千,塘馬五千。飢兵是流賊們攜裹的百姓,沒什麼戰鬥力,被流賊充為炮灰。老賊則是流賊的主力,是做賊多年的老兵,有相當戰鬥力。塘馬是騎兵,是流賊的精銳,往往一人多馬來去如風,戰鬥力可觀。
闖將便是大名鼎鼎的李自成了。不過此時李自成還不是流賊領袖,只是十三家七十二營流賊中的一家。他有部眾七萬,其中飢兵三萬,老賊步卒一萬三千,塘馬四千。
東面有一家流賊,首領叫做馬守應。
馬守應雖然沒有高、李二人有實力,但此人作戰彪悍,也是十三家流賊中較強的一家。探馬報告他有部眾三萬,其中飢兵一萬三千,老賊步卒五千,塘馬三千。
而集中在汝州的大明官軍,則有十五家援剿兵馬合計兩萬九千人,其中步卒二萬四千,騎兵五千。
討論了三天,最後盧象升和幾個高階武官們達成了一致,確定了官兵的戰術——決定以少量兵力牽制馬守應的兵馬,然後以主力正面進攻高迎祥和李自成的兵馬。官兵的戰鬥力強於流賊,只要馬守應的兵馬被牽制不能支援高、李,相信兩萬多官兵能大破高、李兩家流賊。
不過在派誰牽制老回回馬守應的問題上,討論陷入了泥潭。
誰都知道,牽制馬守應這活計不是好事。馬守應有五千步卒三千騎兵,頗有戰鬥力。任何一家援剿兵馬拿兩、三千官兵上去迎敵,纏是能把他纏住,但要付出的代價也是明顯的——那可能就是要犧牲幾百上千人。而且這種逆風仗一般都打得十分艱苦,即便堅持到主力擊潰高、李,恐怕負責牽制敵軍的兵馬也取得不了多少戰功,拿不下幾個賊兵首級。
更何況以少量兵馬對陣八千賊兵,若是一著不慎被賊兵沖垮了隊伍,那可就是崩潰了,小命都未必保得住。
這樣的苦差沒人願幹,盧象升讓武官們主動請纓。一堆武官沉默了半天,沒有一個人出來請命。
盧象升撫須嘆道:“沒有人願意為國出力,做此中流砥柱麼?”
眾將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沒有一個人說話。
見無人願意做牽制兵力,遼東總兵官祖寬說道:“總理大人,此戰術雖然可以集結主力擊敵,一舉潰賊,但對牽制兵力要求過高。不是下官們推諉,實在是怕牽制不成反被老回回一沖沖垮,不如再想其他戰法?”
盧象升不滿說道:“此戰法可以一舉擊潰偽王高迎祥,震懾其他流賊,讓他們對我們官兵聞風喪膽,大大有利於以後的戰鬥。否則一家一家的打過去,何時才能全滅流賊?更何況幾個月前總兵曹文詔死於賊手,天下官軍驚恐,如今軍中士氣低迷,甚至有官軍面對流賊不敢戰。不正面擊潰高迎祥,不在此立威,剿賊大計難成!”
聽到盧象升的話,一眾武將都沉默了。目前的官軍雖然大軍雲集,但士氣確實低迷,需要立威。
不過總理的戰法固然好,但誰願意冒那麼大的風險去做費力不討好的苦差呢?而且這可不是一般的苦差,只有戰力彪悍的兵馬才能接這活。沒有能力的話,被老回回一沖沖垮了那可是要丟性命的。
盧象升撫須看了看低頭沉默的武將們,皺了皺眉頭。
難道就真的沒人願意挺身而出牽制老回回了麼?
許久,盧象升嘆了一口氣,正要說話,卻聽到大帳最後面傳來一聲:
“下官所部兵馬,願意做此牽制兵力!”
——————————
感謝呷;燭的打賞
第九十一章 迎敵
聽到這句話,一個個低著頭的武將們都是吃了一驚,紛紛四下裡張望起來,看是誰說了這句話。
盧象升頓時喜上眉梢,站起來大聲說道:“言者何人?站出來讓本官瞧瞧!”
李植雙手抱拳,從武將末席走了出來,大聲說道:“下官天0津防守李植,願與老回回一戰!”
看到站出來的是李植,盧象升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