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
草鹿講的這些,無疑都是日軍此次戰敗的原因。但是,他所列舉的都只是第1航空艦隊戰敗的原因,而不是中途島之戰日軍戰敗的全部原因。由於草鹿自己離“畫面”太近,他無法看清中途島之戰這幅“畫”的全貌。
事實上,日軍中途島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一個根本原因,是山本五十六上將犯了“分散兵力”的兵家大忌。山本不是把參戰的日本部隊集中使用,而是採取了分散兵力的方針,結果各部隊的兵力都比較薄弱。從戰略上看,分散部署在阿留申的兵力是不必要的,因為這支兵力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摧毀那裡的美軍設施和短時間佔領北方几個小島,然後再予放棄。而且分散兵力還不只限於兵分兩路,在中途島方向作戰的兵力也是分散使用的。南雲的航空母艦部隊在中途島西北;山本的戰列艦主力在後面300海里處;近藤的攻略部隊主力在中途島的南面或西南;慄田的直接支援部隊同攻略部隊輸送船團則從西南接近中途島。兵力不集中,對陸、海、空作戰都是一種基本戰術弱點。在中途島,這一弱點給美軍殲滅南雲部隊提供了方便條件。南雲的航空母艦被殲後,日本方面由於兵力分散而產生的弱點使日軍幾乎完全喪失了戰鬥力。與此相反,美方部隊的部署卻是緊湊有力的。美軍的參戰部隊雖然一分為二,但是兩部分兵力配置的距離並不遠,保持了緊密的戰役戰術聯絡,其艦載機完全可以集中攻擊同一個目標。在所有的作戰原則中,“確立明確的作戰目標”是最重要的一條。然而,就是在這個問題上,日軍摔了一個很重的跟斗。日軍所設計的中途島作戰,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雙頭怪物”,兩種意見爭論不休。山本一方面計劃攻取中途島環礁,另一方面又打算誘殲美太平洋艦隊殘部。就連剛剛培養出來的日本海軍少尉也能看出這兩個目標猶如水火,不能相容。更為糟糕的是,在這兩個目標中,日本人還搞錯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