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9部分

去,眼看就要破產清盤,萬曆也急了,下令要大臣們推舉內閣人選。

幾番周折後,于慎行、葉向高、李廷機三人成功入閣,班子總算又搭起來了。

但這個內閣並沒有首輔,因為萬曆特意空出了這個位置,準備留給一個熟人。

這個人就是王錫爵,雖說已經告老還鄉,但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之前共背黑鍋的革命友誼,給萬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派出專人,去請王錫爵重新出山,並同時請教他一個問題。

王錫爵不出山。

由於此前被人坑過一次,加上都七十四歲了,王錫爵拒絕了萬曆的下水邀請,但畢竟是多年戰友,還教過人家,所以,他解答了萬曆的那個疑問。

萬曆的問題是,言官太過兇悍,應該如何應付。

王錫爵的回答是,他們的奏疏你壓根別理(一概留中),就當是鳥叫(禽鳥之音)!

我覺得,這句話十分之中肯。

此外,他還針對當時的朝廷,說了許多意見和看法,為萬曆提供了借鑑。

然後,他把這些內容寫成了密疏,派人送給萬曆。

這是一封極為機密的信件,其內容如果被曝光,後果難以預料。

所以王錫爵很小心,不敢找郵局,派自己家人攜帶這封密信,並反覆囑託,讓他務必親手交到朝廷,絕不能流入任何人的手中,也算是吸取之前申時行密疏走光的經驗。

但他做夢也沒想到,這一次,他的下場會比申時行還慘。

話說回來,這位送信的同志還是很敬業的,拿到信後立即出發,日夜兼程趕路,一路平安,直到遇見了一個人。

當時他已經走到了淮安,準備停下來歇腳,卻聽說有個人也在這裡,於是他便去拜訪了此人。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李三才。

李三才,字道甫,陝西臨潼人,時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

這個名字,今天走到街上,問十個人估計十個都不知道,但在當年,卻是天下皆知。

關於此人的來歷,只講一點就夠了:

二十年後,魏忠賢上臺時,編了一本東林點將錄,把所有跟自己作對的人按照水滸一百單八將稱號,以實力排序,而排在此書第一號的,就是托塔天王李三才。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十分厲害的人物。

因為淮安正好歸他管,這位送信人原本認識李三才,到了李大人的地頭,就去找他敘舊。

兩人久別重逢,聊著聊著,自然是要吃飯,吃著吃著,自然是要喝酒,喝著喝著,自然是要喝醉。

送信人心情很好,聊得開心,多喝了幾杯,喝醉了。

李三才沒有醉,事實上,他非常清醒,因為他一直盯著送信人隨身攜帶的那口箱子。

在安置了送信人後,他開啟了那個箱子,因為他知道,裡面必定有封密信。

得知信中內容之後,李三才大吃一驚,但和之前那位洩露申時行密疏的羅大紘不同,他並不打算公開此信,因為他有更為複雜的政治動機。

手握著這封密信,李三才經過反覆思考,終於決定:篡改此信件。

在他看來,篡改信件,更有利於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謂篡改,其實就是重新寫一封,再重新放進盒子裡,讓這人送過去,神不知鬼不覺。

可是再一細看,他就開始感嘆:王錫爵真是個老狐狸。

古代沒有加密電報,所以在傳送機密信件時,往往信上設有暗號,兩方約定,要麼多寫幾個字,要麼留下印記,以防被人調包。

李三才手中拿著的,就是一封絕對無法更改的信,倒不是其中有什麼密碼,而是他發現,此信的寫作者,是王時敏。

王時敏,是王錫爵的孫子,李三才之所以認定此信系他所寫,是因為這位王時敏還有一個身份——著名書法家。

這是真沒法了,明天人家就走了,王時敏的書法天下皆知,就自己這筆字,學都沒法學,短短一夜時間,又練不出來。

無奈之下,他只好退而求其次,抄錄了信件全文,並把信件放了回去。

第二天,送信人走了,他還要急著把這封密信交給萬曆同志。

當萬曆收到此信時,絕不會想到,在他之前,已經有很多人知道了信件的內容,而其中之一,就是遠在無錫的普通老百姓顧憲成。

這件事可謂疑團密佈,大體說來,有幾個疑點:

送信人明知身負重任,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