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部分

幹過,這點倒不覺得難,唯費時間精力而已。

“誒,哪口飯都不是說吃就能輕輕便便吃上的,你們也不容易,大家夥兒以後少蹭電影看,都買票,別讓人家年輕後生做白工。”

“也得有票賣給我們吶,哪是咱不想買,是根本沒票買,哪天放電影不是滿座。能坐座位上看,誰還跟一邊站著蹭電影看,誰也不差這百八十文錢吶。”

學員:“沒事,明年就有電影院了,到時候多少座都有。”

學員倒不會說,電影其實已經有了不小的收益,但孟約給他們灌輸了電影產業將來需要養活多少人的概念,所以學員們才不會在大家想要積極買票的時候,多說什麼。科學是無價的,電影可以是有價的,技術宅可以清高,搞電影的人可沒清高的資本。

及至十月間,閱兵儀式的片子首剪完成,由孟約送去給兵部看樣片。兵部自不敢自家放著先欣賞一遍,直接送進宮中,宣慶帝也不獨享,邀群臣同看。實話說,他們看過現場,並不覺得電影版的閱兵儀式會給他們帶來多少震撼,然後有孟約在呢,這位反反覆覆看過好幾遍八一廠的閱兵儀式紀錄片,當然知道怎麼透過電影燃起人心中關於“家國”的熱血與熱火。

閱兵儀式上至少不可能有燃動人心中血與火的片頭,孟約太知道怎麼煽情,特地拍攝的從南到北的短片,從全國各地彙集到南京後,他們花了整整十天,才把片頭製作出來。

燈光暗下,畫面亮起,是一輪冉冉東昇的朝陽,雖然只是一片黑白灰,但云海壯闊,山嶽巍峨,下有千頃鱗波。這還沒用在《國家地理》上的片段,先被剪進了閱兵儀式的片頭裡。

為了這個片頭,還動用了熱氣球,拍了無數次才得到最終畫面。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越過黃河長江,越過滄海,朝陽中大明一片生機勃勃。畫面中掠過彎腰耕作的農人,掠過結伴上學的兒童,掠過成群結隊在水邊揮灑青春的少年少女,掠過古都南京,掠過市井繁華,畫面全部拍攝於朝陽之中,幾乎是同一時刻剪到一起。帶給人心的震撼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總說江山社稷,什麼江山社稷,眼前這畫面就是實實在在的江山社稷。

所有的畫面裡,都是陣列嚴明的官軍巡防而過,不管是極寒的北地,還是溼熱的南方,不管是西邊的荒漠,還是太陽昇起的東方,又或是外洋蕃地,都一樣。然後,畫面漸漸消失,出現“仲秋閱兵儀式”六個字,下邊並一行小字點明年份。

本來這裡,孟約想寫個“不論身在何方”之類的題記,但是後來看過片頭,就把這念頭打消了。這時候,每個人心裡都會有自己的題記,何必她多事。

片頭過後,便是正式閱兵儀式開始,擊鼓人在雲端層層篩落的晨光中重重擊鼓,所有人肅然而坐,注視一側。在那裡,秋日早晨的薄薄霧氣中,一隊士兵正列陣走來,如水墨畫由淡至濃,當第一名官軍衝破薄霧顯露真容時,整個畫面瞬間明亮起來,節奏也在加快。

由於有多個機位拍攝,畫面的視角也時不時切換,比起在現場看到的更快更激昂。彷彿有戰鼓從頭至尾被敲打出重重聲響,彷彿有火炮聲,彷彿有無數先賢前仆後繼。

及至整個閱兵儀式觀賞完畢,除宣慶帝外,人人還在入神之中,宣慶帝含笑掃視一圈,在楊廷禮回過神來時,道:“老師以為可還有需作修改之處?”

“這卻需多看幾遍才能確定,方才哪還記得看不足。”現在這樣也一樣很好,只是既然做了,自然是最好盡善盡美。

“我以為不需再作修改,或許修改後會更完美,但這份不多加雕琢修飾才更易動人心腸。”

要是孟約在,一定會同宣慶帝好好聊聊什麼叫“不多加雕琢修飾”,兩個多月,南京製片廠光最終定稿的都有十幾個膠捲盤,更別提做了多少後期,加了多少效果,剪廢了多少膠捲。

#一切成功背後都佈滿汗水#

第四二五章 金風細細,樹樹搖黃

自從仲秋過後,孟約就一直在忙,製片廠的閱兵儀式和電影剪片湊到一塊去了,把閱兵儀工先剪好,就得加班加點趕《朱雀橋》和《天寶風華錄》的剪輯。這兩部劇在拍攝畫面和境頭語言上,比閱兵儀式更好掌握,所以剪輯和後期都更好處理一此。

閱兵式還在審閱的階段,先剪出六個膠鄭盤來的《朱雀橋》率先安排上映,《天寶風華錄》則安排在一個月後再行上映。孟約到這時才算鬆一口氣,因為演職人員和製片廠的月錢至今都按時發著,而且賬面上小有盈餘,再加上《朱雀橋》和《天寶風華錄》的上映將會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