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果的預料,完完全全的低估了,他們二人都是親自學習製作過瓷器過,知道這裡面的難度。
未曾想,陳逸學了二個月,竟然能製作出這種精美絕倫的瓷器來,萬花賞瓶,其上面百朵花卉搭配的極為巧妙,讓人看到了百花齊放的美麗,可以說是一件讓人產生極大美感的賞瓷。
“這一件是小逸在學習了一個月結束後,所製作的紀念品,名為萬花賞瓶,這一件……。”文老在旁邊為他們介紹著每一個瓷器中的故事。
隨著一件件瓷器的觀賞,無論是高存志,還是鄭老面上,都是露出了驚歎之色,這一件件瓷器,不僅精美,更是代表著陳逸的進步,每一件瓷器或多或少,都比前一件要進步一些。
這些瓷器,隨便拿出一件,根本不是學習兩個月瓷器的人能夠製作出來的,最少也要有十幾年的經驗。
不僅僅是瓷器器型的變化,而且題材也是各不相同,有花鳥,有山水,更有人物,有一件瓶子之上,則是繪製著陳逸和沈羽君的畫面,當然在模樣上也是偏古風,上面的人物形象描繪的栩栩如生,精美程度,不亞於讓人看到了真人一般。
“嘿嘿,這一件瓷器,在製作出來之時,我就知道,上面的女子應該就是小逸的妻子了,與小逸可以說是郎才女貌,老鄭,這該不會是你做的媒吧。”看到二人的目光望著這一件瓷器,文老不禁古怪一笑說道。
鄭老看了看陳逸,不由一笑,“做媒談不上,這是小逸和小君兩情相悅。”
“師傅,我和羽君能夠相遇,可是全靠著您老,怎麼能說沒關係呢,您老可是拉線做媒的行家。”陳逸插嘴說道,如果不是鄭老的壽宴,估計他想要在茫茫人海中遇到沈羽君,恐怕要憑藉運氣了。
聽到陳逸的話語,文老不禁大笑了一聲,鄭老則是無奈一笑,指了指文老,“小逸這段時間,都被你帶壞了。”
“哈哈,小逸心志堅定,可不是我想帶就帶的,他只不過說的是事實而已,好了,時間不早了,我們先去吃飯,為你們的到來接風洗塵。”文老毫不猶豫的落井下石,之後帶著三人來到了外面一家酒店。
第二天,眾人便開始忙碌了起來,鄭老在窯廠內坐鎮,而文老去外面收集柴窯釉料所需的材料。
至於陳逸,也是沒有閒著,和高存志一塊配製柴窯瓷器所需的胎土。
嚴格來說,景德鎮青花瓷和彩瓷所用的大部分為白胎,可是柴窯瓷器包括汝窯所用的胎土,都是呈灰白色的,這就說明了裡面的物質不同,上了釉色,所燒出來的顏色也是不同。
薄如紙,所靠的正是胎土的支撐,瓷胎做得不好,就算瓷器燒成如紙一般的模樣,也是無法正常的拿放,就像是外國人制作的一樣,燒成了之後,簡直就是一碰就碎。
在四天後,文老終於將手卷秘法上所需的釉料,全部收集完畢,剩下的便是開始配製並製作釉料,這所需的時間,自然而然的就要更長一些。
陳逸製作釉料,都是在迷你版機器中製作的,速度比真實的要快很多,而在現實中,製作釉料就不是那麼的容易了,特別是這種古代御窯的釉料,不能有絲毫偏差,有一部分還需要二次加工才能進行配製。
在柴窯之中,也是用了與汝窯相似的一些珍貴之物,如瑪瑙等等,當然,正常的說法,或許是汝窯仿的柴窯。
在文老收集完釉料後,陳逸也是一一觀看並且鑑定,這些釉料的質量,可是比他之前所鑑定過的更加要好。
釉料製作的這些天中,陳逸則是在文老的幫助下,配製好了瓷胎所需要的胎土,開始做拉胚的工作,當然這拉胚的工作,他之前早已練得十分的純熟。
對於陳逸的水平,文老可以說是非常相信的,當然在閒暇之餘,他們也是自己做了幾件瓷胎出來。
畢竟是試驗品,多做幾件放入窯內燒製,也是一件好事,總不能費了那麼大的周折,只試驗一件,那根本無法讓他們真正的瞭解柴窯的燒製過程。
第六百九十一章前往香港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中,陳逸和自己的師傅鄭老,以及文老等人,都在按照秘法嚴格製作著釉料。
其過程比起陳逸自己那種有些隨意的製作方式大不相同,可以說每一步的製作都是非常精細。
陳逸一直跟在旁邊,可以說學到了許多的知識,在此期間,他也將自己所發現的那套郎世寧的八駿圖帶了過來,讓自己的師傅進行觀賞。
聽著陳逸再次講述這瓷板得到的過程,他們心中有著一陣陣的感慨,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