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秋不僅善琴,而且善謀,更是個中高手。看來偃公前來相就也就是這兩三天的事了。”公子重耳喜形於色。
姬秋淡淡一笑,溫溫軟軟地應了一聲:“然!”
公子重耳突然將頭湊到姬秋面前,很認真很小聲地問:“狐偃那小老兒的脾氣我是知道的,想當年我雖然費盡心思讓他折服於我,但就是沒有辦法說服他放棄那種閒雲野鶴似的生活,我很好奇你到底用了什麼方法說服他,讓他前來投奔我的,秋不如說來聽聽?”
“我只是問他,不能容忍婦人的才能,是嫉妒或是害怕而已。”
姬秋跟剛才一樣仍然淡淡的,很小聲地告訴公子重耳。
公子重耳聽了後不由拍幾大笑,一連說了好幾個:“善!大善!!這樣一來狐偃是來也得來,不來也得來了,否則他那個大儒的名怕是擔不住了。”
庭外,一眾食客也早就被公子重耳跟姬秋的琴聲吸引過來了,現在沒頭沒尾地聽了隻字片語,於是就有人不服地說:“不過是跟公子合奏了一曲而已,這個姬氏阿秋怎麼就敢在公子面前誇下海口,說偃公這兩三天就會來投奔公子了,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你這豎子懂什麼,搏奕定天下,音律定乾坤,這個姬氏阿秋胸有丘陵,真是個有才的人吶。”旁邊一個文士撫著短鬚感嘆。
另外有人不屑地反駁:“佗公先不要把話說得太滿了,等過兩三天,偃公真的過來公子府相就了再說吧!”
☆、第六十一章 小試牛刀(二)
在大家將信將疑的猜測中,第三天狐偃果然上門了。公子重耳聽了通報忙率眾出門迎接,並親自牽著狐偃的手進了公子府。
姬秋一身長袍廣袖,手中摯著茶跪在庭院中,眾人一進庭院便看到這樣一番景象,正覺得詫異。
姬秋已朝著狐偃緩緩伏下身去,誠懇地說:“秋出言無狀,輕慢了偃公,難得偃公今天屈尊前來,秋奉茶請罪,還請偃公喝了這杯茶,原諒秋的無知之罪。”
眾人不由面面相覷,又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調向狐偃。
狐偃很明白眼前這個女郎今天這種舉動,既是給自己長了臉面,還自己那天被駁的面子,又是想借自己的嘴獲得天下人的認可。姬秋那點小心思他明明是知道的,但是他身為當世大儒,卻不能不順著她的意思給她想要的。要知道,這個女郎前兩天才批評自己小氣,不夠大度,這會兒要是自己再不表現得大度一點,還真要讓天下人笑話了。
於是,在眾人的注視下,狐偃緩緩來到姬秋面前,接過她手裡的茶一飲而盡,又虛扶了一把,直到姬秋站了起來,他才哈哈一笑,大聲說:“你這個女郎果然心思慎密,小老兒我居然都被你逼得,不得不出山了。既然那天女郎不顧俗禮前去見了我這個小老兒,不如今天再不顧俗禮陪小老兒我喝上一杯,如何?”
“姑子我恭敬不如從命!”
在姬秋坦然地應答中,公子重耳與狐偃大笑攜手而入,姬秋尾隨其後。
眾食客再次面面相覷,看向姬秋的眼光終於跟以前不一樣了,這個女郎,她居然真的敢跟名士一樣行事!!
她竟然不顧俗禮地跑去見了偃公!偃公是誰呀?那可是當世大儒!不是誰想見便一定可以見到的,如果搞不好弄巧成拙,被偃公當眾批評了,那可是一輩子都有可能葬送了的。所以天下士子,就算對他心生仰慕,也絕不敢隨隨便便便跑去見他。而這個女郎不但跑去見了偃公,而且還敢當著偃公的面出言無狀,最最讓他們不能理解的就是,這個女郎就算對偃公出言無狀,那偃公居然喝杯茶就原諒她了,竟然還再邀她一起去喝一杯,這個女郎還就答應了,她還就真跟個名士一樣不管不顧地就答應了。
不對,這個女郎,她的一言一行,已經跟名士沒有兩樣了。
她,已經是個名士了。
在偃公邀她一起喝一杯的時候,他其實已經當她是個名士一樣看待了。如果連大儒狐偃都以名士相待的人,他們這些食客賢士還有什麼理由看輕她呢!
公子府的食客賢士,懷著複雜的心情也跟著相繼入席。一入大殿,那些心有不服的人便有了主意。
這個時世雖然還沒進ru到百家爭鳴的時代,普天之下儒家獨大,但這個時期已經慢慢有了於儒家之外的聲音出來了。
這個時候的世人,很喜歡透過爭論將自己的觀點丟擲來,讓自己的觀點在爭論中成立,那麼最快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在爭論中打敗儒家代表------大儒狐偃,或者是能得到他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