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楊阜細膩的性格,他不可能沒注意到這一點。在西平,雖然境內人口很少,但是往來商人的流動是非常大的。要不是因為近年來這一代動亂不斷,馬伕認為這一片的商業應該可以發展得不錯。
細想之下,馬伕只能認為楊阜的抑商思想比較嚴重。不過,為了能夠讓西平充分發揮南絲綢之路的作用,馬伕還是笑著對楊阜道:“先生也應該留意到西平乃南部交通要道了吧?本將軍以為如果廣設驛站,修建道路的話定可以促進物品的流動,這對於西平的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誰知馬伕話音剛落,楊阜卻以罕見的口吻道:“當今亂世,當勸農務耕,如若眾人皆去從商,將士們吃什麼呀?”
馬伕沒想到他竟然如此反對,只得立即換了一個說法:“先生所說也有理,不過本將軍說的廣設驛站也是出於軍事的考慮,現在西平周圍皆有勁敵,如果不廣設驛站,及時傳遞軍情的話,我們很有可能首尾難顧呀!”
聽他這麼說,楊阜方才道:“確實如此,楊某一定儘快去辦!”
在又和諸位討論了一番如何治民之後,馬伕便將話題轉移到了練兵之上,毋庸置疑,現在他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大軍,這練兵之事肯定是要他親自去抓的
第87回:改編制銳意求變 建騎兵騎射兼備
在安夷城外廣袤且頗為荒涼的土地上,馬伕集結了除在西平四縣守城之外的所有麾下之兵。
鑑於漢代以來一直都實行徵兵制,而現在在各路諸侯中也存在實行募兵制的現狀,經過綜合考慮,馬伕決定採用募兵制,不過依然以“兵貴精而不在多”為理念,凡是在軍中有兄弟父子者,一律只留一人,而其他人則分別給予土地讓其在西平境內安家。
經過這第一輪的篩選,馬伕麾下瞬間銳減了三千士兵,儘管尹奉、趙昂、士孫瑞等人極力反對他這麼做,但是馬伕還是硬著頭皮推行了下去。
看著兵數銳減,馬伕也感覺自己心裡在滴血,這可是他拼著小命爭取來的,如今只因這一聲令下,就少了這麼多人。
隨後,馬伕將麾下之軍一分為二,善於騎射者歸為騎兵,其他則為步兵。
在騎兵這一方陣中,馬伕又逐一篩選其中年輕力壯且反應敏捷者,得五百人。又擇箭法精準者兩千人為弓箭手,其他人則又歸於馬伕的步兵之中。
在步兵中,馬伕擯棄古代的編制,直接採用了現代的編制,以十到十五人為一班;三十到五十人為一排;一百二十人至一百八十人為一連;四百人至六百人為一營;三千至四千人為一團;六千至八千人為一旅;一萬兩千人至兩萬人為一師。其中排轄班,連轄排,營轄連,團轄營,旅轄團,師轄旅,待將來人數繼續增多後,馬伕還將設定軍。
馬伕本欲將每個層級的統帥以現代的方式命名,比如班長、排長等,但是這樣的大膽之舉得到了眾將士的極力發對,馬伕思慮再三後,也覺得自己不能以一個現代人的思維去衡量古代人,所以索性將將軍分為九等,從班至軍為八等,而最高等級,也就是九等為大將軍。
此時,馬伕自領大將軍,尹奉、趙昂和士孫瑞暫時並列為五等將軍,同時,尹奉兼任西都長、趙昂兼任臨羌長,士孫瑞兼任長寧長,而楊阜則暫居軍師兼安夷長之職,不過他在平時主要還是以治民為主。
編制建好以後,馬伕對於騎兵又做了專門的劃分,思前想後,他決定以“虎豹騎”命名自己的這支精騎。
雖然他也知道在歷史上,虎豹騎乃是曹操麾下騎兵精銳的名字,但是此時曹操的虎豹騎連雛形都沒有,更別說虎豹騎這個名字了。
而且馬伕的直觀感覺告訴他,曹操在將來將是他最為強勁的對手,如果他此時心裡已經琢磨到要以這個名字來命名自己將來的精銳騎兵的話,馬伕覺得倒是可以藉此氣他一氣,如果他現在對建立騎兵之事還尚無想法的話,那也就無需多說了。
在這五百人的騎兵中,馬伕以一百人為豹營,三百人為虎營,其中虎營轄豹營,待將來虎豹騎進一步壯大之後,馬伕將進一步擴充這一編制。
由於在虎牢關大戰中,馬伕見識到了陷陣營和白馬義從的威力,馬伕索性取兩者之長,決心率先建立輕騎兵。
這支虎豹騎的武器一律以長戟為主,不過這種長戟是馬伕特意叮囑工匠製作的,比一般的長戟要長二十厘米左右,比一般的長槍長十厘米左右。
由於戟是戈和矛的合成體,它既有直刃又有橫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因此戟具有鉤、啄、刺、割等多種用途,其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