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段時間,又一次散步時他說,樹並不是一動也不動地過一輩子的。起風時,樹梢隨著風動,此情也有許多文人墨客的描述。經過父女多番討論,我們同意,樹的一生是不能選擇自己的方向的。吹東風,它就向西歪,吹南風,它就向北去。它的去向完全由不得自己。它生長的方向,決定於陽光;它活動的方向,決定於風向。
沒風的時候,樹的外表是平靜安詳的,內心是喜悅舒暢的。樹上或是開滿了花,或是結滿了果。枝頭,對對鳥兒雙棲;樹梢,蝶舞蜂忙,好一片豐收繁榮景象!但是風一來,這美景就不常。特別是狂風颳起,格外淒涼。花飛果敗,枝折葉落,甚至乾斷根離。
有云:“樹欲靜兮,風不寧”。一棵樹,哪能過著沒有風的太平安寧日子呢?一棵樹,又怎麼能決定起不起風?何時起風?何時風停?甚至不明白風從哪裡來,不知道風向哪裡去。
好在,我們不是樹,我們是人。我們也許永遠不知道風從哪裡來,但是我們一定知道我們要往哪裡去,我們不僅可以在風中屹立,更可以逆風而行,順風而舞,掌握自己的方向。
又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經營一個企業是“樹人”,而不是“樹木”。如果一個企業是一棵樹,市場上不測的風雲,輕者是企業的不幸,重者將使企業致命。常言道:成功的小型企業,靠精明能幹的老闆;成功的中型企業,靠系統完善的制度;成功的大型企業,靠表裡如一的文化。老闆乃血肉之軀,制度的執行也是因人而異。惟獨文化,無影無形卻無處不在。文化並不是一個老闆能左右,也不是某個制度能使其形成,文化是企業團隊裡每一個人真正自我的結合與認同。
我深信,一個有文化基石的企業,在狂風驟雨般的技術轉型、市場變革中,不會花飛果敗,眾叛親疏;不會枝折葉落,愕然失措;更不會幹斷根離,背棄自我。
一個能業績常青的企業,能善用自己的文化,吹起由自己導向的“風頭”。吹過樹林,吹過山谷,吹過海洋。當人們爭問,此風起於何處時?彼風又已吹來矣。
後記:綠島小夜曲
停筆多時,喜聞《中國經營報》約稿,同時“不限題材”,真是喜上加喜。
電視上,正播放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尋根之旅”的後續報道,我有許多感慨。
我父親是老國民黨,我又曾在臺灣長大、求學、工作。當我在“美國在臺協會”任職,擔任商務組長時,江丙坤先生是“經濟部長”。他是一位實幹及親和力很強的人,高爾夫球也打得很不錯。他和蕭萬長先生接下了早期帶領檯灣“經濟起飛”的陶聲洋、李國鼎的棒子。江、蕭兩人也享受到了臺灣作為“亞洲四小龍”的光環。我深信內地、臺灣,包括港、澳的經濟、技術實力能切實聯絡一體,將不僅是中國史,也是世界史的輝煌。
人生之旅篇:葉鶯(2)
也許是懷舊,也許是期許,最近常常聽我錄在MP3上的“綠島小夜曲”。這是一首我在臺灣做記者時,服務的“中國廣播公司”的招牌歌。作詞的潘英傑,作曲的周藍萍和首唱的紫薇,如今都已作古。而這百聽不厭的曲子,依舊如此蕩氣迴腸。
其實,這曾是一首在臺灣有爭議,而且令安檢單位不安,認為不妥的歌曲。因為歌詞開頭第一句就是:“這綠島像一隻船,在月夜裡搖呀搖?……”當時的危機意識認為“這綠島”和“船”說的就是“臺灣”。在“月夜裡搖呀搖”,就是說“臺灣不穩定”,“要翻船”了。第二句:“姑娘啊,你也在我的心海里漂啊漂……”,而這“姑娘”說的就是“大陸”。“心海里漂啊漂”更是嚴重的“對大陸念念不忘”!那當然是“豐富”的聯想,也是很“勉強”的附會。現在看來十分好笑。
這是一曲戀歌。兩岸的經貿關係,又何嘗不是一種戀情。歌中說:“讓我的歌聲隨那微風吹開你的窗簾,讓我的衷情隨那流水不斷向你傾訴。”但願,這微風不斷地吹,這流水不斷地流。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人生之旅篇:寧高寧(1)
作者簡介:寧高寧,山東人,先後獲得山東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及美國匹茲堡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委任為華潤創業董事總經理,1999年升為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併為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華潤總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兼任華潤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HIT董事。
這裡樹很少,其他地方人們習慣介紹人文歷史的悠久,這裡的人們都在介紹眼前的仙人掌有幾十年的